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文化创造与传播的格局,短视频以其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信息载体之一,深刻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这种变革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食品行业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文化创造与传播的格局,短视频以其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信息载体之一,深刻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这种变革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食品行业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然而这些宝贵的内容往往局限于课堂或工厂,未能有效地触达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将短视频创作系统性地融入职业院校食品专业教学实践的路径,引导学生不仅学会“做”,更学会将实验室里的技术、厨房里的技艺转化为富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从而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地域文化的推广注入新的活力。
挖掘食品文化内核,打造主题化短视频内容矩阵 在职业院校食品专业的短视频创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最贴近生活的传统食品入手。以拍摄苏式月饼的制作为例,学生可以详细记录老师傅如何手工揉面、包馅、压模,同时采访老师傅,了解相关技艺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传承了几代。学生们可以了解每个月饼上花纹的特殊含义并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展现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又让年轻观众能够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此外,职业院校的教师应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亲眼见证科技如何改变食品生产。学生可以拍摄一条全自动化的糕点生产线,从原料投放、成型、烘烤到包装,全部由机器完成,通过对比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工业化生产,展现食品行业的发展变迁。在拍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习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巴氏杀菌、真空包装等生产工艺原理。这样的视频既展示了食品科技的最新发展,又能让观众了解食品工业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融合专业技术教学,创新短视频创作技能培养模式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创建食品短视频创作工作坊,从最基础的食品摄影开始训练,在拍摄油炸类食品时,教会学生使用侧逆光突出食物的酥脆质感;在拍摄汤品类食物时,引导学生运用柔光表现汤汁的清澈透明。教师应当准备各种典型的食品原料,让学生反复练习拍摄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食品,逐步习得拍摄技巧;此外,还应搭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使用慢动作特效展示一些快速的操作步骤,让观众能看清每个细节;使用微距摄影捕捉食物制作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同时指导学生采集和制作适合的环境音效,如揉面时面团与案板接触的声响,油炸食物时发出的滋滋声,这些声音元素能大大增强视频的感染力和真实感。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学会了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搭建跨域协同平台,拓展融媒文化创新合作维度 职业院校可以主动与当地融媒体中心合作,共同打造“校园美食发现”专题栏目。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可以定期来校传授内容策划和叙事技巧,学生们在专业指导下制作短视频,而后上传到融媒体中心的各个平台,如地方电视台的新媒体端口、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市场环境和受众反馈,了解什么样的内容更受观众欢迎。通过分析播放数据、用户评论等反馈信息,学生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创作方向,培养市场意识和受众观念。学校还应该积极与食品企业建立产学合作项目,邀请本地知名食品企业提供真实的企业需求,让学生参与品牌短视频创作项目,企业派出的市场专员可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把握商业视频的制作要点。学校还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举办工作坊和大师课,比如请来传统酱料制作传承人,让学生学习并记录古老的酿造工艺,让学生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需求动态,从而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传播运营教学,构建短视频融媒传播生态 在短视频创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分析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受众偏好,短视频平台适合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内容,学生们可以学习制作15秒内的美食制作短视频,重点突出最诱人的制作过程和成品的特写镜头。在长视频平台,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时长较长、内容更深入的视频,比如完整记录一道传统点心从原料准备到最终成品的全过程,并配上详细的技术讲解。除了平台运营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话题营销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时令节日和热点话题策划内容。在中秋节前后拍摄月饼制作系列视频,在端午节策划粽子制作教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如何撰写吸引人的视频标题和文案、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标签,以及如何设计互动环节来提高用户参与度。教师则要教授学生如何高效、准确地回复评论,收集用户反馈,建立粉丝社群。通过这些系统的运营知识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创作出优质的视频内容,更能够让内容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职业院校食品专业通过系统化的短视频创作教学,可以有效地将专业技能培养与融媒体时代的需求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食品生产的核心技艺,还能够锻炼他们用现代视听语言进行内容创作与传播的能力,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未来,此领域可进一步探索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结合,开发沉浸式、交互性更强的教学与创作模式,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融媒文化创新的人才摇篮。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