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5天吸粉30万:6元鸡排爆红,热度能撑多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2:22 1

摘要:“塑料袋6块钱,吹走了我可不认!”景德镇摊主李俊永的一句玩笑话,让他从普通摊主变“鸡排哥”——抖音单条视频点赞超70万,5天吸粉30万,连当地文旅局都上门授予“文旅推介官”。可看着200米长的排队队伍、全网刷屏的二创视频,难免让人想问:这股“鸡排热”,到底是真

“塑料袋6块钱,吹走了我可不认!”景德镇摊主李俊永的一句玩笑话,让他从普通摊主变“鸡排哥”——抖音单条视频点赞超70万,5天吸粉30万,连当地文旅局都上门授予“文旅推介官”。可看着200米长的排队队伍、全网刷屏的二创视频,难免让人想问:这股“鸡排热”,到底是真烟火气,还是又一场转瞬即逝的流量狂欢?

先说说这波热度里实打实的“吸粉点”。去过鸡排哥摊位的人都知道,他的火不是没道理。3点开摊4点半就停接散客,优先给放学学生留份热乎的;学生买直接减1元,半夜12点后反而加价1元,这些带着“人情味”的规矩,比冰冷的价目表更打动人。更难得的是9年不涨价,每天凌晨亲自腌肉,掉在台面上的鸡排直接免单,连卖不完的都要送给路人。这种“不糊弄”的实在,在预制菜横行的当下,确实戳中了大家对“放心吃食”的期待。

再看他出圈的“情绪价值”,也不是刻意演出来的。有顾客抱怨排队久,他笑着接话“你肯定是我请来的托”;有人担心鸡排凉了不好吃,他立马补一句“变不脆我直接停售”。没有脚本化的段子,全是街头摊主和顾客的自然搭话,这种不加修饰的烟火气,刚好中和了短视频里过度包装的“网红感”。网友说“买鸡排像和朋友聊天”,其实是大家厌倦了套路,更想在消费里找份真实的松弛感。

但热度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问题。最直观的就是“流量可持续性”。现在每天200米的长队里,游客占了大半,有从浙江自驾来的,有专门打卡拍视频的,真正为吃鸡排来的本地客反而要排更久。可等“打卡热”过去,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还会再来吗?当地城管为维持秩序成立专班,文旅局授予推介官,这份“官方背书”确实能推高热度,但如果后续没有更多和景德镇文旅结合的新内容,单靠“卖鸡排”很难留住长期关注。

还有爆红后的“变现考验”。目前鸡排哥拒绝了广告、直播带货,甚至公开配方防别人被骗,这份“不贪财”的态度圈粉无数。但随着小舅哥、妹妹都来帮忙,摊位从“夫妻店”变成“家族营生”,运营成本肉眼可见地增加。9年不涨价的承诺能一直守吗?要是未来客流减少,又该如何平衡“情怀”和“生计”?之前不少网红摊主爆红后涨价、品质下降,最终被网友抛弃,鸡排哥能不能避开这个“网红陷阱”,还得看后续的经营智慧。

不过换个角度想,哪怕这波热度会退,鸡排哥的爆火也有值得小生意人借鉴的地方。现在很多人做小买卖总想着“搞噱头”“追风口”,可他用一个小摊证明:不用花大价钱营销,把食材做扎实、把顾客当朋友,反而能攒下比流量更珍贵的口碑。就像他说的“对产品不自信,怎么打动顾客”,这句话才是所有小生意的“流量密码”。

如今抖音上“像鸡排哥一样热爱生活”的话题热度超1089万,有人羡慕他的爆红,有人担心他的后续。或许我们不用纠结热度能撑多久,毕竟能让更多人看到“踏实做事也能被看见”,这份烟火气就有了意义。你觉得鸡排哥的热度能持续多久?身边有没有靠“实在”火起来的小生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武汉漫游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