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的邹平,秋意初显却热潮涌动。2025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的召开,让这座“中国铝谷”再次成为全国焦点。当《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当“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揭晓,邹平以第44位的排名、博兴以第76位的成绩、滨城区以第88位的姿态集
9月的邹平,秋意初显却热潮涌动。2025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的召开,让这座“中国铝谷”再次成为全国焦点。当《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当“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揭晓,邹平以第44位的排名、博兴以第76位的成绩、滨城区以第88位的姿态集体亮相,用一份亮眼“成绩单”,为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写下鲜活注脚。
中小城市,从来不是国家现代化的“配角”。正如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致辞中所言,“中小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我国中小城市数量超2600个,承载着全国超65%的人口、贡献了近50%的经济总量,是连接城乡、衔接产业的关键枢纽。此次交流会把脉“探索现代化发展新路径”,正是要以中小城市为切口,破解“大城市病”与“小城市动能不足”的双重命题,为全域现代化探路。
滨州的实践,恰恰诠释了中小城市如何“小而美”“小而强”。面对“县域经济如何突围”的时代之问,这座黄河三角洲的城市没有盲目“摊大饼”,而是打出“五态并举”的组合拳:形态上“城水相依”,依托“海韵河秀”的自然禀赋,让城市与黄河、渤海的脉络同频共振;业态上“产城融合”,以“中国铝谷”为支点,推动铝业从“原铝生产”向“高端制造”跃升,规上铝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生态上“城在绿中”,近三年新增绿化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让“推窗见绿”成为市民日常;文态上“文脉绵长”,从孙子文化到红色基因,让城市既有“硬实力”更有“软实力”;质态上“智慧聪明”,建成全省首个县域AI数据中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98%。这种“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的系统升级,让滨州不仅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更让邹平、博兴等区县在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等多个细分领域跻身全国前列。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流会释放的信号:中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一方面,中小城市需要立足自身禀赋,像滨州一样找到“铝产业”这样的“长板”,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更需要借助外部智力与资源,如中小城市研究院的“智脑”、AI数据中台的“数脑”,为传统产业赋能、为城市治理升级。正如牛凤瑞院长所言,“邹平的经验为中小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种“样本价值”,正来自于滨州对“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践行。无论是“舒朗大气”的城市形态,还是“心安舒服”的城市质态,最终都落脚于“人民满意”的初心。
从“百强榜单”到“发展报告”,从“高峰对话”到“AI启航”,这场交流会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当中小城市不再是“发展的洼地”,当“小城市”也能走出“大路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蜕变,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它告诉我们:现代化不是“大城市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城市、每一片土地都能抵达的美好图景。滨州的实践,正在让更多“小而美”的城市故事,在中华大地上持续书写。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