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DK4/6抑制剂(CDK4/6i)的广泛应用、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的精准介入、新型口服SERD药物的研发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突破性进展,共同推动着该领域迈向精准治疗时
编者按:近年来,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DK4/6抑制剂(CDK4/6i)的广泛应用、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的精准介入、新型口服SERD药物的研发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突破性进展,共同推动着该领域迈向精准治疗时代。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青岛乳腺疾病大会暨第九届‘琅琊论剑’专题会”名家论道会场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带来了“晚期HR+乳腺癌治疗进展与挑战”的讲课,系统梳理了HR+晚期乳腺癌的前线治疗、后CDK4/6i时代治疗策略及未来诊疗方向,本文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01
以CDK4/6抑制剂为基础的一线治疗进展
HR+/HER2-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患者的70%,CDK4/6抑制剂可通过直接阻断细胞周期促使乳腺癌细胞凋亡,MONALEESA、PALOMA、MONARCH、DAWNA系列研究均证实了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ET)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CDK4/6i+ET已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但自从CDK4/6i+ET确立晚期一线治疗方案至今,HR+/HER2-乳腺癌晚期一线治疗领域已10年没有更新,目前,多项研究仍在对HR+/HER2-晚期乳腺癌前线治疗进展进行探索。
一线治疗深耕
以DAWNA-2研究为例,该研究评估了达尔西利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一线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结果显示,达尔西利组的中位PFS达到33.4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9.3个月,风险比(HR)为0.56,表明达尔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能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近50%。这一数据的公布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CDK4/6i达尔西利在HR+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治疗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DAWNA-2研究PFS结果
尽管CDK4/6i在HR+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用药顺序,仍存争议。SONIA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索,该研究首次对一线芳香化酶抑制剂(AI)+CDK4/6i→二线氟维司群单药与一线AI单药→二线氟维司群+CDK4/6i进行随机分组直接比较,以确定CDK4/6i的最佳用药时机。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7.3个月,一线治疗组和二线治疗组的中位PFS 2分别为31个月和26.8个月(HR=0.87,95%CI:0.74-1.03,双侧P=0.10),提示两组疗效相当。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45.9个月和53.7个月,同样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生活质量也相当。这表明,在某些患者中,延迟使用CDK4/6抑制剂并未显著影响长期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此外,CDK4i、CDK2/4/6i也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进行着探索。TQB3616-111-01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我国自主研发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对照组)在既往内分泌经治的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了293例患者,以2∶1比例随机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库莫西利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6.62个月,较对照组PFS延长9.16个月,库莫西利联合治疗将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64%(HR=0.36,P<0.0001)。库莫西利联合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患者经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40.21% vs 12.12%),在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人群中,经确认的ORR提升更高(46.43% vs 14.12%)。
高侵袭性疾病/内脏危象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更具侵袭性疾病特征的患者是否仍应以CDK4/6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首选。II期RIGHT Choice研究结果显示,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临床高危患者,瑞波西利+ET与联合化疗相比,mPFS获益显著(21.8 vs 12.8个月,HR 0.61,95%CI:0.43-0.87,P=0.003)、有效率和起效时间相似、有症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耐受性较好,有望取代联合化疗成为晚期一线治疗选择;II期ABIGAIL研究比较了阿贝西利+ET与紫杉醇化疗在具有侵袭特征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阿贝西利组12周客观缓解率(ORR)显著更高(58.8% vs 40.2%),支持在某些高危患者中优先使用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而非化疗;PADMA研究比较哌柏西利+ET与化疗在需化疗指征的患者中的疗效,显示靶向治疗组至治疗失败时间(TTF)显著延长,进一步支持CDK4/6抑制剂在一线治疗高危人群中的优势。
合并PIK3CA突变的ET耐药患者
约35-40%的HR+乳腺癌患者存在PIK3CA突变,中国患者中PIK3CA突变比例更是高达45.6%。PIK3CA突变不仅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负面预后因素,更是重要的临床治疗靶点。INAVO 120研究评估了PI3K抑制剂伊那利塞+哌柏西利+氟维司群治疗PIK3CA突变的HR+/HER2-局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伊那利塞+哌柏西利+氟维司群三联方案治疗的中位PFS达17.2个月、中位OS长达34个月。与安慰剂+哌柏西利+氟维司群相比,伊那利塞+哌柏西利+氟维司群显示出显著的PFS和OS获益,安全性方面,高血糖、腹泻等AE可控,多数患者可耐受。
△INAVO 120研究中位PFS和OS结果
02
Post CDK抑制剂的内分泌选择
随着CDK4/6i在辅助和一线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应对其进展后的治疗成为临床焦点。目前各大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CDK4/6i再挑战、PAM通路抑制的应用、新型SERD±CDK4/6i治疗以及ADC类药物。
CDK4/6i再挑战:细选敏感、兼顾负荷、换药跨线
多项I-II期研究如PALMIRA、MAINTAIN、PACE均探索了CDK4/6i跨线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显示,mPFS约为4.2-5.7个月,获益有限且多数为阴性结果。其中,II期MAINTAIN研究换用瑞波西利+ET取得阳性结果,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PFS。postMONARCH是首个在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探索使用阿贝西利+氟维司群治疗是否有获益的随机、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阿贝西利治疗组较安慰剂治疗组PFS绝对获益0.7个月(6.0 个月 vs 7.3个月,HR=0.73),证实了在CDK4/6i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阿贝西利+氟维司群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提示“换药不换类”可能优于原治疗方案。此外,该研究结果还提示,一线使用哌柏西利、无内脏转移患者、既往CDK4/6抑制剂治疗≥12个月的亚组患者获益更为显著。
PAM通路抑制的应用:生存获益有待提高
CAPItello-291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AI±CDK4/6i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复发或疾病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7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CDK4/6i治疗,该研究达到了双重主要终点,AKTi卡匹色替+氟维司群在全人群和PIK3CA/AKT1/PTEN突变患者人群(7.3个月 vs 3.1个月,HR=0.50)中显著延长PFS,卡匹色替对仅发生PIK3CA或仅AKT1或仅PTEN改变的患者,具有一致且有临床意义的PFS获益,为PAM通路突变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此外,III期CAPItello-292研究正在探索卡匹色替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期待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数据。
BYLieve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非比较性I期研究,旨在评估Alpelisib(PI3Kα抑制剂)+氟维司群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PIK3CA突变的患者中,Alpelisib+氟维司群治疗患者6个月PFS率达53.8%,BYLieve研究进一步支持Alpelisib+氟维司群可用于PIK3A突变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此外,目前国际上其他靶向/内分泌治疗药物也在不断丰富CDK4/6i治疗进展后的患者治疗选择。
新型SERD±CDK4/6抑制剂治疗:为患者提供全口服方案
尽管部分口服SERD类药物在III期研究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但Imlunestrant在EMBER-3研究中显示出了较好的治疗潜力。EMBER-3是首个在既往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显示口服SERD+CDK4/6抑制剂联合疗法获益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Imlunestrant单药相比标准内分泌治疗(SOC),ESR1m患者的PFS显著改善(HR 0.62;95%Cl:0.46-0.82)。但在总人群中,PFS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改善(HR 0.87;95%CI:0.72-1.04)。Imlunestrant联合阿贝西利与Imlunestrant单药相比,所有患者的PFS均显著改善(9.4个月vs 5.5个月;HR 0.57),且在关键亚组中均有一致获益。lmlunestrant单药或与阿贝西利联合使用,为内分泌治疗进展后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全口服靶向治疗选择。
ADC类药物:突破传统治疗边界
DESTINY-Breast06研究是HR+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之一,其确立了T-DXd作为HR+/HER2低表达和HER2超低表达mBC患者在接受>1种基于内分泌的治疗后的有效的新治疗选择。该研究结果提示,与TPC治疗相比,T-DXd在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具了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PFS获益,其治疗线早于DESTINY-Breast 04研究。HER2超低表达患者的治疗结果与HER2低表达的结果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与TPC治疗相比,使用T-DXd治疗期间QOL得以维持。
03
总结
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单纯的内分泌治疗,逐步发展为涵盖CDK4/6抑制剂、PI3K/AKT/mTOR抑制剂、口服SERD和ADC药物在内的多维精准治疗体系。面对后CDK4/6抑制剂时代的挑战,我们需更注重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依托生物标志物、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史,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序列。未来,随着更多III期研究数据的公布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为患者制定出更加个体化、高效且安全的治疗序列。
参考文献
[1]、Giaquinto AN,et al. CA Cancer J Clin.2024:74(6):477-495.
[2]、Xu B, et al.2024 SABCS. PS2-01.
[3]、Jongbloed EM, Wortelboer N, de Weerd V, et al. Early versus deferred use of CDK4/6 inhibitors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4,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3935-w
[4]、Yen-Shen Lu,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Aug 10;42(23):2812-2821.
[5]、Yoon-Sim Yap, et al. 2023 ESMO Asia. 57 MO.
[6]、Juan de la Haba-Rodriguez, et al.2024 ESMO. LBA23.
[7]、Sibylle Loibl, et al.2024 SABCS. LB1-03.
[8]、Jhaveri KL,et al.2023 SABCS. INAVO120.
[9]、Dejan Juric ,et al.2024 ASCO. 1003.
[10]、Antonio Llombart-Cussac,et al.2023 ASCO.1001.
[11]、Sara A.et al. 2021 SABCS.PD13-03.
[12]、Mayer EL,et al.2022 SABCS.GS3-06.
[13]、Kalinsky K,et al.2022 ASCO.LBA 1004.
[14]、Wander SA, et al. JNatl Compr Canc Netw. 2021 Mar 24:1-8.
[15]、Kevin Kalinsky,et al.2024 ASCO.LBA1001.
[16]、Seth Wander et al.2024 SABCS. P1-01-26.
[17]、Nicholas CTurner.et al.2022 SABCS Abstract GS3-04.
[18]、Turner NC et al.N Engl J Med.2023;388(22):2058-2070.
[19]、Hope S Rugo, et al. 2023 SABCS PO2-19-10
[20]、Hope S Rugo, et al. Lancet Oncol 2024; 25:e629-38.
[21]、Komal Jhaveri,et al.2024 SABCS abstract GS1-01.
[22]、Giuseppe Curigliano, et al.2024ASCO abstract LBA 1000.
张剑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导、一期临床试验病房执行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 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召集人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 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 乳腺癌防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 类器官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CSCO 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 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 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E外聘专家、首批化药临床兼职审评员
上海“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
获2023 十大医学先锋专家、2023“人民好医生”杰出贡献奖
《Diseases & Research》副主编、人卫《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副主编
第一/共一/通讯SCI论文90余篇(Lancet Oncol、Ann Oncol/2、JAMA Oncol、Nat Commun、Clin Cancer Res/2、J Hematol Oncol、STTT/2、ACS Nano等)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