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澳洲,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房贷、房租、食品杂货、电费与教育支出,都让家庭预算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前言//
在澳洲,
生活成本不断攀升,
远超多数家庭收入水平。
无论是市中心还是远郊,
每个家庭都在为“舒适生活”计算每月开销,
真实账单令人震惊!
#01:
在澳洲不同地区舒适生活,
每个月要挣多少钱?
在澳洲,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房贷、房租、食品杂货、电费与教育支出,都让家庭预算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最近一份结合CoreLogic、Finders.com以及澳央行(RBA)数据的最新分析,揭示了居住在澳大利亚不同城市与社区的人,要想过上“舒适”(comfortable)或“富足”(well off)的生活,需要多少月收入。
图片来源:Herald Sun
研究将“舒适”定义为家庭在支付完住房、食品、交通等基本支出后,还能剩下30%的收入,而“富足”则意味着可支配收入高达50%。
换句话说,这是一份真实反映澳洲人钱包厚度与生活品质的“地区账单”。
很多人认为远离市中心、搬到郊区,就能降低生活压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数据显示,即便是在首府城市中最“便宜”的区域,要过上舒适生活,也需要近万元的月收入。
悉尼
在大悉尼最便宜的 Lower MacDonald(位于城市最北边),一个四口之家要想过上舒适生活,每月需收入 10,360澳元;若要进入“富足”状态,则要 14,504澳元。
图片来源:Herald Sun
而如果选择居住在最昂贵的 Bellevue Hill,门槛更是高得惊人——每月 95,582澳元,年收入超过114万澳元才能维持高端生活。
墨尔本
大墨尔本最实惠的区域是Melton,家庭每月需 9,559澳元 才能舒适,若要富足则为 13,382澳元。
但如果搬到富人区 Toorak,则需 52,588澳元/月,几乎是普通家庭“舒适收入”的五倍以上。
布里斯班
在Russell Island,最低舒适门槛为9,102澳元/月,富足则是12,743澳元/月。
图片来源:Herald Sun
而在高端社区Burbank,则飙升至38,596澳元/月。
阿德莱德
在 Elizabeth North,每月9,706澳元足以舒适,但富裕生活要13,589澳元。
图片来源:Herald Sun
在顶级社区Unley Park,则需要42,765澳元/月。
珀斯
在最便宜的 Medina,家庭需9,763澳元/月才能舒适,若追求富足则要13,994澳元/月。
霍巴特
在塔州首府的 Gagebrook,月收入8,904澳元就能享受舒适生活,12,456澳元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但若搬到海景房遍布的Battery Point,富裕生活门槛飙升至21,917澳元/月。
达尔文
在Berrimah,舒适生活的门槛为8,672澳元/月,而要“富足”则需 12,141澳元/月;若居住在高端社区Fannie Bay,则需20,434澳元/月。
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澳洲最便宜的城市区域,家庭每月至少也需要8,500–10,000澳元 的收入,才能保证基本的舒适度。
这意味着年收入要 10万—12万澳元,远远高于澳洲税务局公布的 平均家庭收入93,000澳元。
#02:
房价生活成本上升,
中产阶层焦虑加剧
墨尔本的理财规划师、JBS Financial Strategists创始人兼CEO Jenny Brown表示,当地居民正切身感受到生活成本压力的加剧。
她直言:
经济状况已经不如新冠疫情之前。过去人们经常外出消费,如今更多选择待在家里做饭,不再依赖餐馆或外卖。
图片来源:Herald Sun
而年轻购房者则被迫做出妥协,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公寓,或退而求其次,购房于城市边缘地带。
同时,更多人开始采用“rent-vest”(租住心仪城区,同时在能负担得起的郊区或小城购买投资房)的方式,来实现资产积累与生活品质的平衡。
图片来源:Herald Sun
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部分家庭愿意搬离市中心,接受更长的通勤距离,甚至重新规划生活重心。
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公共交通和道路拥堵压力加剧,基础设施供给不足,而房市竞争使得郊区价格上涨速度也不容忽视。
Ray White集团首席经济学家Nerida Conisbee也认为,高企的生活成本让“后院大房子”的梦想变得更加遥远。
她指出,近年来澳洲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呈现同步上升趋势,即便是过去被视为“经济适用”的地区,如阿德莱德的Elizabeth、Elizabeth North和Davoren Park,如今价格也迅速追赶其他首府城市,导致各地居民都面临更趋一致的可负担性挑战。
因为阿德莱德、珀斯和布里斯班的房价涨幅太大,我们看到各大首府城市的可负担性问题逐渐趋同。
图片来源:Herald Sun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辈开始考虑为子女提供购房资金支持,或以担保人身份帮助他们进入房产市场。
这种代际财富转移在当前房价环境下愈加普遍,也凸显了年轻人独自置业的艰难。
对于难以入市的年轻人,Conisbee给出三种建议:
首先可以考虑购买公寓;
其次是考虑离心仪地区更远的郊区;
第三则是‘租购两地’,即在自己想住的地方租房,但在能负担得起的地区购买投资房产。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单靠一份普通收入已难以保障“舒适”生活,家庭需要更强的理财规划和更灵活的居住选择。
无论是悉尼百万级年薪的豪宅区,还是塔州、北领地相对低门槛的社区,澳洲人的共同挑战都是——如何在高通胀和高房价的双重压力下,为家庭争取更多的安全感与生活质量。
最后
“舒适”正在成为新的奢侈品,
而“富足”更像是少数人的专属。
对于大多数中产家庭而言,
合理规划支出、把握房产投资时机,
也许才是走向未来稳健生活的唯一途径。
来源:澳微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