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娃昨晚回来说学校10月9号月考,根据月考成绩结合上学期期末成绩,个别优秀学生会有机会调整班级到好班。
娃昨晚回来说学校10月9号月考,根据月考成绩结合上学期期末成绩,个别优秀学生会有机会调整班级到好班。
也会结合月考成绩,选拔部分学生加入学校的一些特色拓展课程(资源少,没办法全员覆盖)。
这个小长假,看来压力大了。
高一的学生国庆以后直接就是第一次月考。可能是信心十足好成绩,也可以是高中第一次滑铁卢。
然后,家长可能开始思考小三门选科的事了。
当初娃的学校老师可是和学生公开讲:选科这事越早定越好。早定的话,就战略性的放弃一些小科目,留精力专攻大三门和选定的科目。
关于选科这事,已经非常的简单了,如果你还纠结,说明思路不清晰,需要人梳理一下。
从内部拿到一个区25年高考选科的具体情况。
详细数据就不放了,做了均值形势,大概如下:
让我没想到的是“单物或者单化”的学生比例在普高层面还是挺高的。
就我而言,一般不推荐单化,单物么,可以考虑,但一般也不推荐。毕竟单物能报考的专业也就是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经济统计类,如果选择单物,一般也需要点数学基础的。
就我看到的个别学校实际选科情况,发现学校的有意识引导作用很大、很强,某个尾部普高的单物及单化占比竟然高达30%,物化双选比例高达50%。具体不在这里说了,直播时候再聊。
再从高考普通批次招生计划上看:
怎么选科,是不是已经很简单了。
之前也写过一篇帖子《终于把高一小三门选科的事说明白了,最差组合和最优推荐》,可以搜索一下看看。
其实还有一个更细的维度能让家长更加清楚的去判断选科,那就是根据自己孩子的成绩定位和目标方向来细致看选科。这就需要拿具体的院校招生计划和选科要求来看了。
具体直播来说。需要这类具体文件的可以私聊我。
来源:马老师聊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