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徐州会战日寇主要指挥官的最终结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12:37 1

摘要:1937年,夏至已过,黄河以北天还没怎么热起来。卢沟桥附近,枪声并未停歇。那日之后,日军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推进。不到一个月,淞沪的枪炮就吸引了全国人的注意。上海一夜之间变成了战场,随后整个华东震动——怎么这么快呢?谁又能想到南京的城门会被很快撞开?南京大屠杀的消

1937年,夏至已过,黄河以北天还没怎么热起来。卢沟桥附近,枪声并未停歇。那日之后,日军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推进。不到一个月,淞沪的枪炮就吸引了全国人的注意。上海一夜之间变成了战场,随后整个华东震动——怎么这么快呢?谁又能想到南京的城门会被很快撞开?南京大屠杀的消息直到今天仍让许多人夜不能寐。

与此同时,华北的沟壑之间也没消停多久。日军从胜利中窜来南下,目标是徐州。1938年初,这个小城成了抗战的新焦点。两边人马都已经摩拳擦掌,日军动用了两个军、八个师团,队伍堪称汹涌浩荡。据《侵华日军战史》以及国内外公开档案显示,日军总计24万人参与徐州战役。胜负本应是实力的较量,偏偏中国军队在绝境中硬是顶住,台儿庄大捷成了国内报纸头版头条。这仗打下来,谁还说中国人只会退呢?那徐州会战最后又留下几分疑问。

这些年来,有研究者详细盘点过日军主要将领的结局。不少人对寺内寿一的名字不陌生。1899年他刚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老资格的军官,看起来很威严。1904年就去打日俄,战功不错,晋升中将。其实寺内寿一的野心不小,到了1937年当上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主张用铁桶般的军力征服中国。有人考证他指挥部队闯入山东、河南、内蒙各地,沿途烧杀抢掠,血债累累。

不过命运有时也挺戏剧。徐州会战没能让寺内寿一得意太久,很快被调去当日本特使,负责东奔西跑和德、意搞联盟。这确实不太像他一贯的风格,没人能解释为什么。1941年他取得元帅头衔重返南方战场,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列为甲级战犯。结果呢?1946年6月,死在西贡监狱里,说是病死,这消息可不太详细。到底是病重,还是另有隐情,谁清楚?

香月清司另有一套。他和土肥原贤二、稻叶四郎是陆军大学校同学,年轻时挺受重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天皇钦命他给中国驻屯军当司令官。香月其实不太服管,和寺内寿一在战役战术上反复争吵。尤其是徐州会战,部队归属问题让他们互相指责,有资料说香月自己搞主张,不愿屈从寺内,这种内部斗争到底让谁得利了?没人现在敢断言。

1938年5月,香月清司被调回参谋本部。战后没被引渡到中国受审,1950年去世。有人觉得他侥幸逃过一劫,也有人觉得他此后精神遭受巨大打击。究竟怎样,史料还真没细说。

土肥原贤二,头号间谍的名号无人不知。精通中国方言,能说会道。九一八事变起,几十年在中国窝点穿梭。暗影存在,每次大的事件后面都能翻出他一丁点痕迹。这人其实很少直接上战场,但每场风头都能有份。徐州会战那时是第14师团师团长。日本战败后,他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龟缩不语,判了甲级战犯。抽签决定处决顺序,他竟抽到第一个——这事在日本媒体上还闹出大新闻。

川岸文三郎出身也不低,陆军大学毕业,没啥特别技术,专事杀伐。1937年参与南口及平汉线战役,后晋南进犯。沿途屠杀、毁坏村镇据中国战时档案记录极其严重。后来当上东部防卫军司令官。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列入重要战犯,但最后死在1957年,是否受到审判,还真说不明白。

下元熊弥,名字不响,作为第108师团师团长指挥徐州会战。其实没留下太多事迹,战后退役,再上战场就是日本败局了。1945年日本投降那天,从报纸上传来消息,说他自杀了。到底是自觉无路可退,还是怕清算,不如自己了结?无法得知。

山冈重厚一生都在倡导武力征服中国。他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参与日本军国主义扩张。1937年任第109师团长,入侵华北,沿途的惨状有游记写到,令人发指。1945年仍掌师管区司令权,战后被列为重要战犯,后死于1954年,是否受到彻底清算,很难讲清。

西尾寿造更是主战派。1933年升上中将,关东军参谋长时在东北残酷镇压中国抗日力量。侵华期间以近卫师团长身份到处烧杀劫掠,残杀平民已是常态。战后,做过甲级战犯,被捕后却于1948年获释,活到1960年。有研究者说他晚年仍就此事写过日记,只字未提血债,却留下许多军事细节。

板垣征四郎则是特务活动的高手。策划"九一八",扶植伪满洲国,制造内蒙古独立和绥远事变。徐州会战后做陆军大臣,1945年在新加坡向英军投降。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法判绞刑,资料显示过程并不顺畅,家属曾试图上诉,但无果。

矶谷廉介主张武力征服,精通中国事务。在台儿庄战役中直接负责日军指挥。日军在他带领下,屠杀、强奸、抢劫平民众多。后来做关东军参谋长,加固殖民统治。1945年后被判无期徒刑,几年后获释,这事儿在日本也有争议。

中岛今朝吾,炮兵科出身,调任第16师团师团长,淞沪、南京大战里彻底丧失人性。南京大屠杀中,该师团主力在紫金山下大规模屠杀。据《南京大屠杀档案》统计,死亡人数最多的正是中岛所率部队。百人斩竞赛令人无法接受,两名军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就在南京被处决。中岛本人,却因尿毒症病死,逃脱审判,这结果让不少人莫名愤怒!

末松茂治的故事存在多处断点。有关他1911到1931年二十年间的履历几乎查无可查。1937年末,任第114师团长。南京城破后,第114师团雨花台大规模屠杀战俘。刺刀杀害超过一千六百人,这种系统性的屠杀在日军整体结构中是被推广作为“经验”的。末松战后并未在法庭受审,仍于1960年自然去世,这种结局反差极大。

有人说,侵华日军的罪责应该全部清算。也有观点认为,历史终究会留下无法弥补的漏洞,这些罪魁祸首有的受到审判,有的却侥幸终老。从数据来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甲级战犯数量有限。无数基层罪犯则在战后被社会遗忘,民间仍在不断追索真相。

世界发展到今天,中国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中国。国家安全、历史责任,早已深深烙进国人心里。数字和事件摆在那里,每一段记忆都不能一笔带过。但同一个历史场面,也许会让人一次又一次想重新解释,有时刚下定论,转头就改变立场。这是不是历史的诡辩?不一定,还真有点说不清!

究竟那些将领的最终命运,是否真的昭然若揭?这真不能一条线说到底,毕竟有些东西没法全查全信。日军在中国各地留下的创伤,不只是对抗、胜负这样的简单字眼。徐州会战只是一个缩影,人的命运和历史的进程常常交错,复杂得让人抓不住头绪。正义、清算,甚至宽恕,都像被拉扯的线,一端消失了另一端还在晃悠。

至于今天的中国有多强,没人再怀疑。历史不会回头看谁多幸运,谁终老无憾。有些事说穿了,其实谁也无法补全。今人看那些日本军官的结局,也许并不是简单惩与不惩的问题。

这段故事,就是厚重的一页,也是一块拧不直的折角。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