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九:走上开国大典观礼台的渭南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7:03 1

摘要:1949年10月1日,一位白水人士受邀参加开国大典,并被请上天安门观礼台。这个人就是清涧起义的领导者、西北革命火种的播撒者李象九。从清涧起义的硝烟到抗战后方的垦荒办矿,从秘密战线的统战工作到新中国的建设征程,他的人生始终与民族解放的命运紧紧相连。

1949年10月1日,一位白水人士受邀参加开国大典,并被请上天安门观礼台。这个人就是清涧起义的领导者、西北革命火种的播撒者李象九。从清涧起义的硝烟到抗战后方的垦荒办矿,从秘密战线的统战工作到新中国的建设征程,他的人生始终与民族解放的命运紧紧相连。

1897年10月,李象九出生在陕西白水一户农家。彼时的中国,列强环伺、军阀混战,白水百姓在苛捐杂税与兵荒马乱中挣扎求生,年少的李象九目睹这一切,心中早早埋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

李象九

1917年,李象九投笔从戎,赴陕北投身国民革命军石谦部队,后辗转北京求学。在李大钊、李子洲等革命先辈的影响下,他阅读进步书刊,加入进步团体“共进社”,逐步坚定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革命信念。

1923年秋,带着革命火种,李象九回到陕北,任安定县警佐。次年,他在绥德加入共青团,后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李象九重返石谦部队,推荐接纳共产党员谢子长,在部队传播革命火种,秘密发展党员。1926年,部队扩编,石谦升任旅长,李象九任第一营营长,部队由绥德移驻清涧。

李象九(左三)与谢子长、史唯然等在太原“学兵连”合影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陕北军阀井岳秀密令石谦“清党”。石谦心向革命,拒不执行,被井岳秀以“祝寿”为名诱杀。危急关头,李象九与唐澍、谢子长等人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于10月12日组织发动清涧起义,率领部队转战延川、延长等县,与宜川城内起义部队配合,一举攻占宜川城。

然而,因敌我力量悬殊,部队损失惨重,起义最终失败,李象九被迫东渡黄河避往山西,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虽身处逆境,但李象九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辗转上海、北京等地寻找党组织,虽未能如愿却不放弃,暗中保护失散的革命同志,为地下党传递消息,在白色恐怖中坚守着革命信仰。

1930年,李象九再次到北平,经好友相助,寻找党组织,得到党的间接指示“经费自筹,隐蔽势力,保存实力,趁机出击,团结各界群众,消灭敌人”后,他毫不犹豫回到家乡白水,一头扎进“实业救国”与“垦荒安民”的事业中,成为抗战后方的“隐形砥柱”。

1936年,李象九联合地方人士创办白水新生煤矿,开创机械采煤先河;卢沟桥事变后,他主张扩建矿井,力推蒲白轻便铁路铺设(《一条铁路的抗战史记》),使煤炭日产量翻倍,缓解了战时能源危机。1939年初,李象九再建东源与建业两座煤矿,既为前线供煤,又为党组织提供经费与秘密联络点。国民党多次刁难破坏,甚至关押职员,李象九却始终坚守:“前线打仗要煤,百姓过冬要煤,再难也得挖!”

李象九雕像

与此同时,李象九还肩负起“垦荒安民”的重任。抗战烽火中,沦陷区难民不断逃入关中。李象九多次向陕西省国民政府呈文,提出“增加抗战力量、巩固后方治安、容纳各处难民、收容伤兵与伤残军人”四条理由,终获支持成立黄龙山垦区,李象九任办事处主任。一年内,他收容难民2.5万余人,组织开垦荒地,建立大小农场10余个,使荒山变为粮仓。黄龙百姓尊其为“开山鼻祖,黄龙之父”,至今立像纪念。

后来,李象九遭国民党疑忌,将其调离黄龙山垦区。他又转战西府岍山(现称作千山)垦区,再安置难民万余人,开荒20余万亩,并且,创办雍州小学,筹办私立雍州农业职校,暗中组织抗日队伍,为边区输送兵员物资,成为大后方稳定的基石。

解放战争时期,李象九的身影活跃在秘密战线与统一战线。

1946年2月,李象九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宣传西北民盟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违背民意,制造内战的罪行,团结进步力量,并多次奔赴兰州劝说邓宝珊将军起义;北平解放前夕,李象九通过邓宝珊8次传递中共领导人致傅作义的信件,为北平和平解放奔走斡旋。1948年春,李象九派人赴同官县(今铜川)发动煤矿工人开展护矿斗争;西安解放前夕,他又不顾个人安危,策反陕西国民政府西安市市长王友直与守城部队,组织力量保护工矿企业与古城建筑,为西安和平解放扫清了障碍。

1949年5月20日,古城西安解放,李象九在工商界宣传党的城市政策,促使工商业者消除顾虑,复工复业,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打击投机倒把,稳定金融物价,改善劳资关系,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协助西安市军管会和市政府,取得了市场斗争的胜利。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西北解放区全体代表合影

当年9月,李象九作为西北解放区工商界代表,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间,经中共中央统战部推荐,由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负责人之一的南汉宸与民建发起人之一的吴羹梅介绍,李象九加入民建。

10月1日,作为开国大典的亲历者,李象九见证了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冉冉升起,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历史性时刻。

1950年8月23日陕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前排右五李象九)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李象九曾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10月16日,李象九因病不幸在西安去世,终年58岁。

从清涧起义的烽火到开国大典的礼炮,从黄龙垦区的拓荒到民建事业的深耕,李象九始终以“革命者”与“建设者” 的双重身份,用毕生践行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他不仅是西北武装革命的先驱者,更是统一战线实践与实业救国道路上的典范,以一腔赤胆忠心,在时代洪流中铸就了不朽的人生传奇。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