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13原理?别急,老祖宗的易经五行早把门道说透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5:39 1

摘要:先把话撂这儿:它俩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绝对是“一个路子的智慧”——都是琢磨“世界咋运转、事儿咋办成”的。只不过西方辩证法用的是“原理条条”,咱老祖宗用的是“卦象爻变、五行生克”,今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再给大伙提提“用的时候别栽坑”,保证听得明明白白。

咱们今天聊个有意思的——不少人捧着辩证法教材,翻到“联系普遍性”“矛盾对立统一”那几条,突然一拍大腿:这不跟咱老祖宗传的《易经》《五行》对上了?

先把话撂这儿:它俩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绝对是“一个路子的智慧”——都是琢磨“世界咋运转、事儿咋办成”的。只不过西方辩证法用的是“原理条条”,咱老祖宗用的是“卦象爻变、五行生克”,今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再给大伙提提“用的时候别栽坑”,保证听得明明白白。

一、辩证法说“联系”,易经五行早把“万物关系网”画好了

辩证法头三条讲“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说白了就是:没有孤立的东西,你跟我、我跟它都连着;这联系不是人瞎编的,是本来就有的;而且联系的法子还不止一种。

这话要是搁西周,周文王听了得乐:“这不就是我那六十四卦的底子嘛!”《易经》里的卦,从来不是单个儿站着的——乾是天,坤是地,天地一交感,就生出屯卦;屯是“万物刚冒头”,接着是蒙卦“开蒙启智”,再到需卦“该等就等”、讼卦“有争就辩”……六十四卦像串珠子,从天地开辟到柴米油盐,一卦接一卦,环环相扣,这不是“联系的普遍性”是啥?

咱拿泰卦和否卦说事儿。泰卦是上坤下乾,坤是地、乾是天,按说天该在上、地该在下,它偏不——地气往上走,天气往下沉,“天地交”,所以卦辞说“小往大来,吉亨”,啥意思?坏事儿走了,好事儿来了,顺顺利利。为啥顺?因为“联系上了”。反过来,否卦是上乾下坤,天地不交,地气沉底、天气飘着,万物闷在里头,卦辞就说“大往小来,不利”。

放到咱们过日子里,这不就是企业里的事儿?销售部和生产部不沟通,各干各的,那就是“否卦”,货要么做少了、要么做差了;俩部门天天对接,生产跟着销售动,销售盯着生产调,那就是“泰卦”,生意能不顺?这就是辩证法“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老祖宗早用卦象给你演明白了。

再看“联系的客观性”,五行生克就是最好的例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生”的路子改得了吗?改不了——你不能说“我想让金生水变成金生火”,金属遇冷结水珠,这是老祖宗看了千百年的规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克”的规矩也变不了——你不能说“我让水不克火”,一把火浇盆水,它就得灭。这就是辩证法说的“从固有联系里抓事物”,咱老祖宗叫“顺五行”。

还有“联系的多样性”,《易经》的爻变把这点玩到极致。同样是乾卦,初九爻动,是“潜龙勿用”,这会儿的联系是“龙和深渊”,得藏着;九二爻动,是“见龙在田”,联系变成“龙和田野”,可以露头;九五爻动,“飞龙在天”,联系是“龙和天空”,能甩开膀子干。就像一个人,在爸妈跟前是孩子,在单位是员工,在朋友堆里是兄弟,多种联系对应多种角色——这不就是辩证法“分析各种联系”的老祖宗版本?

二、发展的“量变质变”,易经爻变、五行循环早演了千百年

辩证法讲“发展”,三条核心:啥都在变,没有不变的;发展不是瞎变,是新的代替旧的;变到一定份上,就会“突变”——这就是“量变到质变”。

这话要是跟战国时期研究《易经》的荀子说,他得点头:“可不就是‘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嘛!”《易经》的“易”,本身就是“变”的意思,六十四卦没一卦是死的,全在爻变里藏着发展的理儿。

咱拿乾卦六爻说,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活教材。初九“潜龙勿用”,是量变的开头——龙还在水里藏着,没力气,得攒劲儿;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量变在推进——龙游到田埂上,能见到贵人,开始露脸;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量变加速——白天使劲干,晚上还得警惕,不能松懈;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量变快到顶了——龙要么往上跳,要么退回深渊,咋选都没错,就看火候;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量变到质变——龙飞到天上,真正成事了,这是顶点;上九“亢龙有悔”,质变之后又开始新的量变——飞得太高,容易骄傲栽跟头,得收着点。

你看这六爻,从“潜”到“飞”,不是一下子蹦上去的,是一爻一爻攒出来的,跟咱种地一样:播种是初九,浇水施肥是九二到九四,抽穗结果是九五,收完了得防着囤粮坏了,就是上九——这就是辩证法说的“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老祖宗早用龙的故事给你讲透了。

再结合五行说个实在的。咱种麦子,从撒种到收割,就是五行生克的“量变到质变”。种子刚发芽,是“木”——木主生长,这是量变的开始;慢慢长高,到了夏天,是“火”——火主旺盛,量变在加码;秋天成熟,沉甸甸的麦穗,是“土”——土主收获,这就到质变了;收割之后,麦子磨成面,能存起来,是“金”——金主收敛;吃完面,剩下的麦麸能当肥料,又能种新麦子,是“水”——水主滋养,又回到木,开始新的循环。

这里头的理儿,跟辩证法一模一样:从木到火到土,是“量的积累”;从土到金,是“质变”;金到水再到木,是“质变之后新的量变”。老祖宗没说“量变”“质变”这俩词,但事儿干得明明白白。

三、矛盾的“对立统一”,易经阴阳、五行生克就是活例子

辩证法里最核心的是“矛盾原理”,七条呢,说到底就一个意思:事儿都是成对儿存在的,又对着干又分不开,还得抓重点、看情况。这玩意儿,《易经》的阴阳、五行的生克,简直是“矛盾论”的东方老祖宗。

咱先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说白了就是“又对立又统一”。《易经》里的阴阳,就是最基本的矛盾。天是阳,地是阴,男是阳,女是阴,这是对立;但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男就没有女,阴阳凑一块儿才能生万物,这是统一。你看坎卦,上坎下坎,全是阴爻,中间偏偏藏着一个阳爻;离卦,上离下离,全是阳爻,中间藏着一个阴爻——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跟辩证法“在对立里找统一,在统一里看对立”,一模一样。

再举个过日子的例子,《易经》里的既济卦,上坎下离,坎是水,离是火。水火是啥?是对立的——火怕水浇,水怕火烤。但既济卦是“水火既济”,水在火上头,火能把水烧开,水能把火控住,不烧过头,这不就是“对立统一”?像小两口过日子,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这是对立;但急性子的冲劲,得慢性子的稳着,慢性子的拖沓,得急性子的推着,凑一块儿才能把日子过顺——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老祖宗用一卦就给你演活了。

再看“矛盾的特殊性”,辩证法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易经》解卦就靠这。同样是“丢了钱包”,占得乾卦初九爻动,得往北边找——乾为北,初九是“潜龙”,钱包可能藏在低处,比如抽屉缝、沙发底;要是占得乾卦九五爻动,得往高处找——九五是“飞龙在天”,钱包可能落在柜子顶、桌子上。

五行也是这个理儿。同样是“上火”,要是“肝火旺”——肝属木,木生火,火太旺,就得用“土”来治,吃点小米、山药这些土性的食物,健脾疏肝;要是“心火旺”——心属火,火太旺,就得用“水”来克,喝点莲子心、麦冬这些水性的东西,清心降火。你看,都是上火,治法不一样,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的词儿,老祖宗的干法。

还有“主次矛盾”,辩证法说“抓重点,兼顾其他”,《易经》里的“主爻”就是重点。每一卦都有个主爻,决定这卦的核心意思。乾卦的主爻是九五,所以核心是“飞龙在天,成事”;坤卦的主爻是六二,核心是“直方大,守正”。解卦的时候,先看主爻,再看其他爻,这就是“抓主要矛盾,不丢次要矛盾”。

放到咱做买卖上,比如开个小饭馆,主要矛盾是“菜好吃不贵”——这是主爻;次要矛盾是“服务好、环境干净”——这是其他爻。你要是光顾着搞装修,菜做得难吃还贵,那肯定黄;但光菜好吃,服务差得要命,也留不住人。这就是老祖宗的卦理,也是辩证法的法子。

四、否定之否定,易经循环、五行轮转早说透了“曲折前进”

辩证法最后一条,“否定之否定”——说事儿发展是“前进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得绕弯子”。这理儿,《易经》的复卦、五行的循环,早讲了千百年。

复卦是上坤下震,坤是地,震是雷,“雷在地中”,意思是阳气要回来了。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啥意思?事儿会循环,但每一次循环,都是“否定了旧的,回到新的”。比如季节:冬天否定了秋天,因为秋天凉,冬天更冷;春天又否定了冬天,因为冬天冷,春天暖和。看着是“又到春天了”,但这春天比去年的春天,又多了一年的光景,是“前进着的循环”。

五行更明显,木→火→土→金→水→木,每一步都是“否定前一个,进入后一个”。木是生长,否定了水的收藏;火是旺盛,否定了木的生长;土是收获,否定了火的旺盛;金是收敛,否定了土的收获;水是收藏,否定了金的收敛;然后水又生木,开始新的一轮。

咱拿人生说,少年时候是“木”,长身体、学本事,否定了小时候的懵懂;青年是“火”,闯事业、拼劲头,否定了少年的稚嫩;中年是“土”,攒家底、担责任,否定了青年的莽撞;老年是“金”,沉淀经验、享清福,否定了中年的忙碌;晚年是“水”,传经验、顾后辈,否定了老年的清闲;然后后辈又成了新的“木”——看着是循环,实则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往前走了一步,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老祖宗没说术语,但把人生的道儿画得清清楚楚。

五、别踩坑!用易经五行套辩证法,这3个坎得绕开

虽说它俩是一个路子的智慧,但不少人用的时候,容易“生搬硬套”,栽了坑还不知道,这三个坎必须绕开:

第一个坑,别把“卦爻”当“万能公式”。有人说“我占一卦,就能对应辩证法某一条”,这是瞎扯。《易经》的卦是“象征”,不是“一一对应”。比如乾卦,既能对应“量变到质变”,也能对应“矛盾普遍性”,关键看你问的是啥事儿、爻怎么变。辩证法是“方法论”,易经是“思维工具”,俩是“互相帮衬”,不是“一对一打卡”,硬套准跑偏。

第二个坑,别把“五行生克”搞成“死循环”。有人说“木一定生火,火一定生土”,忘了“量”的重要性。木生火,要是就一根小木头,点不着一堆柴,生不出火;火生土,要是火太旺,把土都烧裂了,反而成不了“收获的土”。辩证法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行也得看“旺衰”,比如金太旺,就得用火炼,但火不能太猛,不然金化了;火太弱,炼不动金,白费劲。机械套用,就是“形而上学”,跟两者的核心智慧反着来。

第三个坑,别把“老智慧”当“复古的借口”。有人说“有易经五行,还学啥辩证法”,这是本末倒置。老祖宗的智慧是“根”,辩证法是“现代的梳理工具”,俩得“搭着用”。用易经的“具象卦象”帮你理解辩证法的“抽象原理”,用辩证法的“逻辑框架”帮你把易经的“零散智慧”串起来,这才是正道。要是抱着“老的啥都好,新的不用学”,那不是懂智慧,是守旧。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辩证法的13条原理,还是《易经》的六十四卦、五行的生克制化,核心就一个:别用死眼光看世界,别用死法子办事儿。老祖宗的智慧不是故纸堆里的符号,辩证法也不是书本上的条条,俩凑一块儿,是让咱把“世界咋转、事儿咋成”的道儿摸得更透。

你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个理?你有没有用易经的卦,或者五行的理,解过辩证法里的事儿?比如用某一卦解释“主次矛盾”,用五行生克说清“联系的多样性”?评论区聊聊,咱一起把这古今智慧的门道挖得再深点!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