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 9 月 26 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迎来韩国宪政史上又一标志性时刻 —— 前总统尹锡悦时隔 85 天再度出现在审判席上。这场涉及滥用职权妨碍权利行使等多项指控的首次庭审,不仅是法律程序的推进,更折射出韩国政治生态的深层博弈。从拘留所到法庭的这段距离,成
当地时间 9 月 26 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迎来韩国宪政史上又一标志性时刻 —— 前总统尹锡悦时隔 85 天再度出现在审判席上。这场涉及滥用职权妨碍权利行使等多项指控的首次庭审,不仅是法律程序的推进,更折射出韩国政治生态的深层博弈。从拘留所到法庭的这段距离,成为观察这位前总统命运转折的关键坐标。
尹锡悦的司法历程构成了韩国宪政史的特殊注脚。2024 年 12 月 3 日发布的紧急戒严令,成为其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1 天后,国会通过弹劾动议,总统职权戛然而止。2025 年 1 月 15 日,尹锡悦创造了韩国历史 —— 首位被逮捕的现任总统。尽管 3 月 8 日曾短暂获释,但 4 月 4 日宪法法院的弹劾裁定最终终结了其总统任期。
司法机器并未因卸任而停摆。6 月 28 日首度接受特检组调查,7 月 10 日凌晨再次被捕,7 月 19 日以内乱特检组提起的多项指控正式进入司法程序。从权力巅峰到拘留所的 1.8 坪空间,尹锡悦的坠落轨迹在韩国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上午的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外,媒体镜头捕捉到的景象与公众记忆中的总统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海军蓝西装依旧笔挺,却未系领带,左胸前 "收容编号 3617" 的白色名牌格外醒目。85 天的拘留生活在其外表留下了清晰痕迹:头发花白稀疏,身形明显消瘦,步履间难掩疲惫。从拘留所押送至法院的全程,手铐的金属光泽在初秋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芒。
这与 7 月 3 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的状态判若两人。当时虽已面临内乱案指控,但公开场合仍保持着政治人物的威仪。而此次出庭,尹锡悦在进入法庭时对媒体和法院人员的鞠躬问候,被韩媒解读为姿态上的微妙转变。
庭审现场采用了特殊的程序安排。根据韩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此类案件首次开庭要求被告人必须出庭,这成为尹锡悦打破连续 11 次缺席庭审纪录的法律动因。与此前内乱案庭审不同,本次庭审经法院批准进行全程录像,在庭审结束后向公众转播,使司法过程获得前所未有的透明度。
特检组在法庭上详细陈述了指控要点:涉嫌妨碍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执行逮捕令;侵犯 9 名国务委员在戒严前的审议权与表决权;紧急戒严结束后涉嫌制作并销毁相关文件;指示发布含有虚假内容的宣传稿;授意删除国防部前反间谍司令官吕寅兄等人的加密通话记录以应对调查。这些指控构建起一个系统性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链条。
尹锡悦方律师团队则全盘否认指控,特别指出部分罪名存在 "双重起诉" 问题,认为相关行为已在内乱案中进行过指控,此次再诉有违法律原则。控辩双方的首次交锋,为后续庭审奠定了争议基调。
庭审结束后,法庭立即转入不公开的保释审查程序。与庭审的公开性形成对比,保释审查未允许录像,维持了司法程序中关于强制措施审查的保密性原则。尹锡悦方提交的保释申请,以相关法律规定的正当理由作为核心理由。
在保释审查环节,尹锡悦依法获得了陈述机会。他向法庭描述了相关情况,关于健康问题的表述与其此前庭审的理由形成呼应。
特检组则强烈反对保释申请,强调尹锡悦所涉罪行的严重性,指出其存在销毁证据的潜在风险。控辩双方围绕羁押必要性的辩论,实质上是对尹锡悦剩余诉讼权利与社会安全风险的权衡考量。
此次庭审与保释审查,将尹锡悦案件推入新的阶段。法庭对保释申请的裁定结果,不仅关系到其人身自由状态,更可能影响后续庭审的推进节奏。尹锡悦在保释审查中的表态,与其庭审前的健康理由形成张力,可能对法官的心证产生微妙影响。
从政治维度观察,尹锡悦的庭审时刻恰逢现任总统李在明政府内外交困之际。外部面临美韩关系的微妙调整,内部需应对在野党压力,尹锡悦案件成为国内政治博弈的重要场域。值得注意的是,尹锡悦妻子金建希 9 月 24 日刚以被告身份出席相关案件听证会,夫妇二人同时在押受审的局面,为韩国政治增添了戏剧性色彩。
法律程序仍在继续,但尹锡悦从总统到囚徒的身份转变,已然成为观察韩国权力更迭与司法独立的典型样本。这场持续的司法进程,不仅在审判一个前总统,更在检验着韩国民主制度的成熟度与政治权力的制衡机制。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