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26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的一幕堪称震撼,内塔尼亚胡刚走上演讲台,数十个国家的外交官便集体起身退场,原本座无虚席的大厅瞬间变得稀疏空旷,最终只剩以色列代表团孤零零地留在原地。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近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他站在几乎空无一人的会场发表强硬言论。
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紧随其后晒出“空场”照,直言以色列已成“全球最受鄙视的政权”。
一场演讲为何沦为笑柄?以色列的外交孤立已到了何种地步?
当地时间9月26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的一幕堪称震撼,内塔尼亚胡刚走上演讲台,数十个国家的外交官便集体起身退场,原本座无虚席的大厅瞬间变得稀疏空旷,最终只剩以色列代表团孤零零地留在原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演讲还通过内塔尼亚胡下令在加沙安装的大型扬声器同步播放,仿佛想借这种方式彰显强硬,却更凸显出无人响应的狼狈。
就在演讲前一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接连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加入“承认潮”,这成为压垮外交氛围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对此猛烈抨击,直言西方领导人“没有勇气面对敌对媒体和反犹太暴徒”。
并誓言绝不允许“把一个恐怖主义国家强加给以色列”,甚至放出“拒绝国家自杀”的强硬表态,但这些话语,终究只留给了冰冷的座椅。
值得注意的是,内塔尼亚胡此次赴美之路本就充满波折,他的专机罕见绕道600公里,可能也是2024年11月因加沙战争罪发出的逮捕令,为规避国际刑事法院,刻意避开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领空。
从曾经频繁穿梭欧洲的“外交常客”,到如今需要绕道而行的“避责者”,这种细节早已暗示了以色列的外交困境,而联大的空场不过是困境的集中爆发。
会场内的另一处细节更具象征意义,在大片空置的座位中,伊朗代表团的位置显得格外醒目。
那里贴满了儿童的照片,每张都标注着这些孩子在2025年6月以色列军事行动中遇害的信息,这种无声的抗议,与内塔尼亚胡的激昂演讲形成尖锐对比,也为哈梅内伊的后续发声埋下伏笔。
演讲结束数小时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X平台发布帖子,直接用现场空场照作为佐证,“今天,邪恶的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是世界上最受鄙视和孤立的政权”。
短短一句话,精准戳中以色列的外交痛点,要知道,此次退场并非少数国家的冲动之举,而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精心组织的抗议活动。
参与者涵盖几乎所有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多个非洲及亚洲国家,甚至包括部分欧洲国家,这种跨地域的共识,恰恰印证了哈梅内伊口中“孤立”的真实性。
就在联大闹剧上演的同时,伊朗的外交行动已延伸至地区层面,9月28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阿里·拉里贾尼抵达贝鲁特,出席以色列暗杀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的周年纪念活动。
过去四十年,伊朗一直是真主党的核心支持者,为其提供武器与资金支持,使其成长为地区重要力量。
但在与以色列长达14个月的战争中,真主党高层大量丧生,2024年11月在美国斡旋下达成的停火协议也早已形同虚设。
在与黎巴嫩议会议长纳比赫·贝里近一小时的会谈中,拉里贾尼明确提出“搁置分歧、联合抗以“的主张。
他特别提及真主党秘书长哈桑·卡西姆近期对沙特的喊话,这位真主党领导人此前公开呼吁与沙特放下2016年以来的恩怨(当时沙特将真主党列为恐怖组织)。
以“共同敌人以色列”为纽带开启和解新篇章,拉里贾尼对此高度评价,直言这是正确方向的一步,并点破关键:“沙特阿拉伯和真主党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面对记者提出的“以色列可能对伊朗发动新一轮打击”的疑问,拉里贾尼的回应延续了伊朗一贯的强硬风格:“我们已经准备好应对所有情况,但我不认为以色列人会做出这种愚蠢的行为”。
他进一步警告,若以色列付诸行动,“将会遭到强烈报复”,尽管未透露具体回应手段,但结合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这番话绝非空穴来风。
从联大空场的羞辱,到哈梅内伊的公开嘲讽,再到伊朗推动的地区联合,以色列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外交与安全困境。
内塔尼亚胡或许仍想用强硬言论维系立场,但国际社会的态度早已通过退场的脚步声给出答案。
当曾经的盟友开始动摇,当地区力量加速整合,以色列所谓的“安全防线”正在被现实侵蚀。
这场联大闹剧,与其说是一次外交尴尬,不如说是国际秩序对单边主义的无声纠正。
现在,没有任何国家能在孤立中独行,这或许就是内塔尼亚胡空场演讲背后最值得深思的真相。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