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最初维修大棚卷帘机的小作坊,到如今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的现代化工厂;从简单模仿制造,到自主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商——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孙家集街道依托深厚的产业根基,围绕农业配套做文章,逐步培育出覆盖大棚保温被、卷帘机、除草机、弥雾机、喷灌机等农业装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桑宏香 通讯员 刘明霞)从最初维修大棚卷帘机的小作坊,到如今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的现代化工厂;从简单模仿制造,到自主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商——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孙家集街道依托深厚的产业根基,围绕农业配套做文章,逐步培育出覆盖大棚保温被、卷帘机、除草机、弥雾机、喷灌机等农业装备制造产业,产品从“简单模仿”走向“自主研发”,从服务本土延伸到远销欧美、日韩、中东、非洲,昔日点燃的“大棚”火种,如今已燎原成以智能大棚设施为核心的农业制造产业集群。
崛起 从“草根萌芽”到“丛林生态”
农业要强,装备先行。孙家集街道农业配套制造的基因,根植于冬暖式大棚的土壤中。从最初对卷帘机、喷雾机等简易设备的维修改造,到如今全链条的自主研发制造,该街道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轨迹,正是寿光设施农业持续升级的生动缩影。
历经30多年发展,蔬菜大棚的迭代升级与农业装备的技术革新相辅相成。以大棚保温被为例,目前采用的新型大棚保温被不仅保温效果好,重量只有10年前的十分之一,这一变化不仅大幅延伸了大棚跨度,更让新建大棚无需过度考虑承重问题,既降低了骨架成本、取消了棚内立柱,更为机械作业腾出了充足空间。
记者来到泽宇农业设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随着大棚保温被销售旺季的到来,企业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20世纪90年代,寿光大棚都是采用草帘保温。2000年后,开始采用旧衣物加工的再生材料做保温棉。从2014年起,开始有企业生产PE布无胶棉棉被。这种新型大棚棉被保温效果好,防水防雨,PE布表面可以聚热,冬季下雪后也能快速融化,基本不用人工清理。”企业负责人孙建介绍,他在大棚保温被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企业生产的产品已历经四次升级。目前,企业已形成从无纺布到大棚保温被的全链生产,现有无胶棉、无纺布六条生产线,年产值5000吨以上,与全国各地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要想长久发展,必须科技创新。”佳福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建新感慨道:“以前菜农种大棚,需要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打药,时间久了腰酸背痛。我们琢磨能不能给它装上轮子,在地上拖着走,既省力又便捷。”就是这种源于实际需求的朴素创新,在一次次改良实验中,推动企业逐步发展出弥雾机、小型除草机、除雪机等多品类产品,并获得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拥有30项国家专利,深受海内外客户认可。
从保温被到卷帘机,从除草设备到植保机械,孙家集街道的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在市场需求中自然分化、延伸拓展,形成了内部分工明确、要素配置齐全的“丛林生态”——既扎根本土大棚产业的需求土壤,又将产品与服务共享至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升级 以自主研发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技术过硬,企业才能跳出“红海”,挺进“蓝海”,收获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孙家集街道,这一共识已成为众多农业装备企业的行动指南。立足当地蔬菜产业优势,该街道聚焦智能温室设备、蔬菜播种机、移栽机、水肥一体化机械等核心领域,持续推动研发生产与产业链延伸,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农业装备产业生态。
在宏圣达农业设施有限公司内,卷盘式喷灌机、移动水肥一体化设备整齐陈列。这些产品已形成多型号系列,相较传统灌溉方式大幅省工提效,成为粮食主产区高效灌溉的“好帮手”。
“小麦和玉米浇地周期5至7天,我们的设备一天能浇30到50亩地,一台就能管控150至200亩地,核心优势就是省人工、提效率。”公司总经理周增坤表示,产品主要供应山东、河南、内蒙古等种粮大省,精准匹配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在摩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全神贯注组装设备,测压、加靠垫、机头加工……经过12道工序后,一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呈现在眼前。作为一家致力于农、林、城市消杀以及防疫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公司通过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打造了一支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并在消杀、防疫领域获得多项发明和实用型专利,尤其背负锂电超低容量喷雾器的创新设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一个个企业的发展实践,是该街道深耕农业装备研发创新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孙家集街道已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依托过硬技术与产品质量,当地产品不仅覆盖山东、河北、河南等国内蔬菜主产区,更成功走出国门,出口至欧洲、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研发创新之力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
出海 国内外市场同时抢跑
测试、装箱、核对订单……在佳福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手持遥控设备,对一批割草机进行最后的组装和调试,不久它们将发往土耳其。
“这是我们研发的第六代割草机,相较于之前的割草机,它更加智能,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停机,能根据草的高度自由调节。”佳福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建新表示,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方式,推出的小型植保机械和割草机等农业机械,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企业海外销量占比达70%左右,内销占30%。产品矩阵覆盖两大核心板块,除果园专用割草机外,企业研发的杀菌消毒设备还可应用于蔬菜大棚、会议室等场景,全面覆盖农业生产关键环节。
“不仅靠产品质量,更要靠市场敏感度和快速响应能力。”韩建新表示,无论是应对突发的天气变化,还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他们都能迅速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客户满意。这种灵活性和高效性,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让“孙家集农机”的品牌形象在海外市场牢牢扎根。
同样以“双市场”布局实现稳健发展的,还有摩亨机械有限公司。在企业车间内,一批供应广东地区政府采购的喷雾器正加速赶制。车间另一侧,即将发往韩国的喷雾器已完成装箱。“产品主要用于养殖、农业生产以及环境消杀领域,20多个系列产品凭借可靠性能占据了市场的稳定份额。”企业生产经理王洪飞介绍,公司针对不同地区气候特点、作物类型优化产品设计,精准契合各地农业生产需求,实现了国内、国外市场订单“双丰收”。
孙家集街道浓厚的产业底色,为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为加速产业稳健发展,近年来,该街道精准施策,打出了产业升级“组合拳”: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与精准服务,着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关核心技术,推动主导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全面升级,抢占产业链价值高地;另一方面,规划建设农业装备产业园,优化产业生态,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配套服务,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协同创新、抱团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
如今,孙家集街道已形成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完整农业装备产业链条,越来越多企业凭借“内外兼修”的发展策略,在国内外市场书写着“寿光农业装备”发展答卷。
来源:寿光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