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与紫檀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9:41 1

摘要:紫檀为世人公认的珍稀木材,唐宋明清多代均有古籍文献留记。但正如王世襄先生言:“各书所记座地不一”,较为相近的看法:“来自番舶,以轻重高为价 ”。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往事已逝,紫檀无言

紫檀为世人公认的珍稀木材,唐宋明清多代均有古籍文献留记。但正如王世襄先生言:“各书所记座地不一”,较为相近的看法:“来自番舶,以轻重高为价 ”。

紫檀以其如缎似玉的质地、细腻致密的纹理、沉穆怡静的色泽深博人们,尤其是中国人的珍爱。紫檀木制作的家具,不变形、不易朽,可世代相传。

紫檀博古柜

尤为可贵的是,经长期使用后,家具表面会自然产生“包浆亮”,简称“包浆”。

包浆,即原经打蜡磨光处理过的表面,由于自然磨损和氧化逐渐形成了酷似角质的、非人工所能打磨出的润泽外层,漂亮动人。

明凊两代用紫檀制造了不少闻名遐迩的家具重器,从传世的实物看,清代的紫檀家具远远多于明代,尤其是清代康、雍、乾三朝宫廷家具中,紫檀制品占有极大比重。

因紫檀有极好的加工性能,很小的断面就有很高的强度,可任良工巧匠刻意雕琢、随心设计,这对创立清代皇家家具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客观上起了重要作用。

真正意义的清式家具只制作于清鼎盛之年,甚至可以理解为乾隆年间前后百年。“入清以后康熙、雍正时期家具偏向漆作,乾隆以后的家具独好华丽的紫檀。”

曾有人撰文认为凊皇室选用紫檀来精心制作宫廷家具不仅是对美材良器的追求,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是为了体现清王朝的正统意识和地位。

清乾隆 紫檀木嵌玉宝座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紫檀木雕云蝠纹盆架 故宫博物院藏

现实中,财力雄厚的人物多颇自信,然其中文化素养欠缺者,内心总怕被别人小觑,每每争取着可能的炫富机会。

个人如此,民族亦然,晚明入清,虽历经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康雍乾盛世,但文化却由强转弱,故体现在使用器具上亦由素美转弯为秾华,及至晚清,随着国运艰难,更由花团锦簇的秾华沦为平庸磕俗的浮华了。

见过较多的紫檀家具后,自然会发现,紫檀家具都有一些共性和典型特征,换句话说,紫檀家具大多是按某种特定的加工手法制作而成,这种工艺手法就是俗称的“紫檀做工”。

“紫檀做工”实际是明清时的工匠顺应紫檀的木性,逐渐摸索而形成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制造紫檀家具的工艺和手法。是一种完美利用紫檀的工艺方法。

清乾隆 紫檀夔龙纹五屏风式罗汉床

以“紫檀做工”制作家具,往往以两种形式出现:

一种是不施雕饰,使家具光素,以充分展示紫檀木特有的天然质感,与无瑕之玉不琢同理,这多见于明式家具,常以圆、圆弧为主体造型,即使是方截面,也经“削圆”做,以添古朴、浑厚。

另一种则恰恰相反,利用紫檀细密的质地和极高的可塑性,进行精雕细刻制成有雕饰的家具。雕刻形式以起地浮雕最为多见,常用图案有:古玉纹、古青铜器纹、几何纹等。

在清代宫廷家具中,由于法国洛可可式图案的西方贵族情调与清皇室趣味相投,所以当时的紫檀家具也常采用舒卷纠缠的草叶、蚌壳、蔷薇、莲花等西洋图案的雕饰。

紫檀做工是最讲究的木器家具加工手法,虽然两种加工手法在形式上截然不同,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木活、雕工、打磨还是其他工艺都以最终显示岀质感为标准。

美材施精工,使得紫檀家具与一般硬木家具相比,在感观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据明清的海关资料记载,当时中国从南洋一带的群岛进口过不少紫檀,尤其是入清后,清廷将紫檀作为宫廷家具的首选用材,更是派官员到当地督办,在不希望他人也用上紫檀的心理驱使下,进行了掠夺性砍伐。

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紫檀家具特别珍贵的原因之一。由于清廷深知此材难以再获得而对其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政策。

首先体现在价格计算上,当时紫檀的官定价格是楠木的二十倍以上。楠木已是众所周知的珍贵木材,可见当时紫檀身价之高。

其次,对紫檀木料的使用有着相当严格的控制,非内廷批准不得擅自动用。这在凊代《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作活计清档》中有不少的记载。

尤其到乾隆时期,从《造办处活计档》《奉宸苑》等不少的清内务府档案中可以查到更多的关于慎重和节省使用紫檀的条文,显然此时对紫檀的管理已更为严格。

清宫《活计档》中还记录有乾隆晚年皇帝因工匠误解旨意使用了紫檀而大动肝火的轶事:

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闰月四月二十一日,如意馆为西洋传教士给乾隆帝制作的会写字的机器人配做木亭。如意馆为其专门设计了三种亭子,其式样为:紫檀嵌柏木方亭、彩亭座和台撒亭座,分别制成纸样后呈送皇帝。

乾隆帝看过后,谕曰:“照紫檀嵌柏木方亭样式做,其香几(亭内)上巴达马花纹不必做,要素的。”

造办处用紫檀木制成后,乾隆帝看了甚为恼火,说他原旨意只是用糙木做紫檀亭座的式样,而不是用紫檀木来做。

为此,当事官员均受申饬并且不准开销。这件事反映了皇帝看中了“紫檀嵌柏木方亭”的式样,想做出紫檀器物的效果,可又舍不得动用紫檀的心理。

査阅《造办处活计档》,早期的清宫廷家具未见红木制品,直到乾隆晩期,才出现了用红木代替紫檀制作家具,随后比例越来越多,推测到此时,紫檀木的库存基本用尽。

宫中库存紫檀日渐空虚,就算计起社会上散存的少量紫檀木料。

时至清中期,清廷中实际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哪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不论其归属绝不放过,悉数买下送交皇宫或各地皇家工场,这在《造办处活计档》和宫中进单中均有记载。

清 紫檀木椅 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后,存于各地私商皇亲国戚手中的紫檀陈料终被“悉数卖尽”。

传世的实物中,清中晚期的民间家具,紫檀制品很少,一些小件制品也多是由大件旧紫檀器物损坏后的残料制成,从侧面说明,当时民间的紫檀木料也已枯竭。

清 紫檀雕卐字八角方盒 故宫博物院藏

紫檀固然珍贵无比,但并非所有紫檀家具都具有艺术价值。有些清代家具过于繁复,当今固然有相当高的身价,但艺术上并非一定成功。

还有些由旧紫檀家具残料改制的各种小件器物,制作年代大都较晩,虽然也很被人喜爱,但毕竟是制作于中国历史衰败时期,就整体而言,很少有精妙完美之作。

总之,一件真正上好的眀清紫檀家具,应是造型、结构、做工、年代等方面的完美结合。

于家具造型上,相对于明式家具恰到好处的“少”,出色的清式家具作品则是自然而然的”多“,是枝繁叶茂的贵丽,而非清晚期毫无章法的喧闹。

从这个意义上说,狭义的清式家具应该定位在宫廷家具,且是制作于康雍乾清国力最鼎盛时期的优质家具。

如此,紫檀与清式的相遇或许只是一个偶然,因为任何时期都可以用紫檀,清式只不过是其中一段。

但如果这一段历史时期不用紫檀,是否还有更好的木材代替紫檀来表现满清文化的弱势与炫耀的内心?这样的假设又似乎毫无意义,因为紫檀在这事被选中作为家具用材,更是一个必然。

不管是谁成就了谁,以紫檀木为代表的清式家具永远留在了历史的上空,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风流。

研习社好物↓↓↓

清乾隆 紫檀夔龙纹五屏风式罗汉床

清中期 紫檀束腰马蹄腿拐子纹八仙桌

清中期 紫檀透雕松竹梅岁寒三友磬架

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