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4.41亿元,同比增长14.93%;扣非净利润6.37亿元,同比增长36.66%。需要指出,高增速的一部分前提是基于2024年同期相对较低的基数。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600亿元左右。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康龙化成(300759.SZ,下称“公司”)的一则安全事故被曝光。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4.41亿元,同比增长14.93%;扣非净利润6.37亿元,同比增长36.66%。需要指出,高增速的一部分前提是基于2024年同期相对较低的基数。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600亿元左右。
重回增长轨道,是公司加速扩大业务的结果。无论产能还是全球化布局,公司都在积极推动,同时资金消耗和债务扩大也在发生。而本次安全事故,深层次是公司近年来扩大产能的一个剪影,内含是推动构建“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安全事故背后的反应釜
9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发布一则《经开区“6·3”亡人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6月公司发生一起亡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
具体过程,为值夜班的两名员工记录反应釜温度及抽滤装置准备时,一名研究员要求反应釜持续保温,随即暂停安装设备。随后,重启安装的过程中,两名人员未测氧含量便进入柔性隔离器检修,因缺氧昏迷最终窒息死亡。
调查报告指出,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进入隔离器;间接原因是公司安全管理、培训等落实不到位。鉴于相关后果,提出以下建议:对公司主要负责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对中国区生产副总裁、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裁、放大实验室生产总监等另外9人做出责任认定,并建议罚款;建议对公司处30万到100万罚款。
资料显示,公司首席运营官为实控人之一的楼小强。2024年,其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91.33万元。以此计算,若建议被采纳,楼小强将支付超75万元罚款。
回顾整个事件,反应釜是引发一系列突发的风暴眼。功能上,该设备是一套生产工具,但本质上,其是公司整个业务生态,甚至估值锚定的核心资产。
早前,公司提出“一体化”的业务理念。因为CRO全流程涉及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开发、临床开发、商业化等步骤,所以客户与机构按照不同模块介入的广度和深度,判定企业价值。公司此前优势在临床前阶段,而打造“一体化”的核心是产能,具像化突破的设备为反应釜。
换句话说,反应釜是公司实现全链服务核心,其性能、规模与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竞争力。方正证券曾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受制于产能利用率偏低,公司CMC(小分子生产)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进一步说,反应釜的建设使用决定公司“天花板”。
截至目前,公司最大的基地位于绍兴,具备650立方米反应釜的生产能力。该基地二期预计今年底部分投产,2026年全面释放,预计规模约950立方米。此外,公司在北京、天津、英国等地均有基地。
与自身纵向相比,公司产能有了明显进步。但行业横向相比,公司仍有不小差距。今年上半年,公司、药明康德、凯莱英的小分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5%、49.07%、47.56%,后两家企业反应釜的容量分别约4000立方米、5300立方米。
归根结底,公司的产能仍相对有限,且早前的出海并购或未达预期。2022年,公司通过收购英国Aesica药业,获得当地100多立方米的反应釜产能,同年该企业亏损1.4亿元。今年上半年,该资产为主体之一的康龙英国亏损0.64亿元。
重回增长轨道
上世纪90年代,楼柏良来到加拿大攻读博士。毕业后一个偶然的契机,其任职于美国Advanced SynTech。新世纪之初,楼柏良回国与兄弟楼小强共同创业康龙化成。
彼时的CRO行业,处于爆发的前夜。药明康德的李革、泰格医药的叶小平等也开始在这条赛道上飞驰,并率先拿到资本果实。2019年,公司完成“A+H”股上市,跟上同行脚步。楼柏良曾感叹,“当初没想到企业会做那么大”。
事实证明,楼柏良的想象力仍相对有限。2020年,疫情催生医药产业大飞跃,又因我国更快控制住扩散,全球医药大厂的订单加速向国内厂家转移。站上历史的风口,公司的业绩与资本价值均飞驰向上,2021年市值一度逼近2000亿元。
支撑这一套价值体系的基石,包括拿到海外大单、加速小分子业务、布局大分子业务。2020年以来,公司完成多笔收购,标的覆盖国内、英国、美国等企业,拜耳与诺和诺德等大厂均为其客户。
但风口总有褪去的时候。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63%、38.25%。小分子业务受制于产能,毛利率低于同行的问题也未完全解决。同年,公司将参股子公司PROTEOLOGIX 出售给强生,获得8619.5万美元对价。
好在海外大单和大分子业务上,公司保持定力并重回增长轨道。今年上半年,公司非中国客户的收入54.68亿元,同比增长14.85%。其中,欧洲和北美的客户合计占营收的74.25%。按客户分类,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的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47.98%,占营收的18.13%。
更广阔的大分子业务,公司分拆出子公司康龙生物。2023年,康龙生物完成9.5亿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约85.5亿元,投资机构包括康君仲元、康君投资、煜沣投资、高瓴资本等。
然而,公司推进全球化和扩张产能之际,对资金的渴求与消耗也在加速。今年上半年,公司短期借款10.02亿元,较期初增长31.03%。同期,公司货币资金13.02亿元,较期初降低23%。
因此,公司通过业务扩张实现的业绩增长,是以加速资金消耗和扩大债务为前提。未来,绍兴二期产线的进展、海外基地带来多少增量订单,可能决定公司能否突破自身天花板。(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