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诗作于盛唐,当时唐军与吐蕃在青海一带频繁交战。诗人以戍边将士的视角,写下这段征战心声,是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诗词,藏着边塞的风,裹着戍人的泪~
0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此诗作于盛唐,当时唐军与吐蕃在青海一带频繁交战。诗人以戍边将士的视角,写下这段征战心声,是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译文:
青海湖上的层层长云遮蔽了雪山,一座孤悬的边城遥遥望着玉门关。
在漫天黄沙中经历上百次战斗,铠甲都被磨穿,不打败敌人绝不回乡。
赏析: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以“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勾勒出壮阔又苍凉的边塞图景,尽显环境的恶劣与戍边的孤寂。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穿金甲”写实征战之苦,“终不还”明志报国之心,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豪情融为一体,悲壮有力,直击人心。
0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曾两次出使西域,此诗是他在轮台送好友武判官归京时所作,描绘了边塞八月飞雪的奇景与送别之情。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断,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起了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棵树上都开满了梨花。
赏析:
前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直白笔触写尽边塞的严寒与气候突变,凸显环境的迥异。
后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堪称神来之笔,将漫天飞雪比作春日梨花,以暖景写寒景,既见雪景的壮美,又藏诗人的惊喜,完美诠释了“诗中有画”的意境。
0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贺《雁门太守行》
此诗借用古乐府题,虚构了一场边关战争。李贺以奇诡的想象与浓烈的色彩,刻画了紧张惨烈的作战氛围。
译文:
黑云像压城一样将要把城摧毁,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鱼鳞般的金光。
号角声在深秋的天空中回荡,边塞的泥土在夜色中凝结成暗紫色。
赏析:
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渲染敌军压境的危急,“压”字极具压迫感;“甲光向日金鳞开”则写守军严阵以待的气势,明暗对比强烈。
后两句以“角声”写听觉,“燕脂紫”写视觉,描绘出战后的萧瑟,将战争的悲壮与瑰丽交织,风格奇绝。
0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作于盛唐边塞,当时凉州是军事重镇。诗人以宴饮场景为切入点,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与悲怆。
译文:
晶莹的夜光杯里盛满了葡萄美酒,正要举杯畅饮,马上传来琵琶的催征声。
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出征作战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
赏析:
前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描绘出美酒佳肴的盛宴与急促的催征声,以乐景反衬悲情。
后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看似旷达的反问,道尽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无奈,将豪情与悲叹熔于一炉,余味悠长。
来源:小周说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