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子是静的,河是动的;菜蔬是安分的,人心却是飘浮的。这一动一静,一安一浮之间,百菜园秋天的意蕴,便不再是书斋里一个枯索的词汇,而是混着泥土腥气与瓜菜清甜的、可触可感的实体了。
百菜园的秋天
〇张光国
园子是静的,河是动的;菜蔬是安分的,人心却是飘浮的。这一动一静,一安一浮之间,百菜园秋天的意蕴,便不再是书斋里一个枯索的词汇,而是混着泥土腥气与瓜菜清甜的、可触可感的实体了。
我的目光,先落在了那几垄芋头之上。这是特意在网上从桂林荔浦觅来的种苗,宽厚的叶子在雨水的润泽下,舒展开硕大的掌,绿得沉甸甸的,仿佛能拧出江南的烟水来。我蹲下身,用手扒开根部湿漉漉的泥土,便见那芋头已长得憨态可掬,团团地挤在一起,像一群躲在母亲裙裾下的孩儿。忽然想起,这芋头穿越了千山万水,从“荔浦芋头”的盛名之地,落户于我这北方的百菜园,竟也这般“得劲”。
这哪里是草木的迁徙?这分明是口腹之欲与文化念想的一场远征。古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今,这南国的嘉果,也在北地的秋雨里扎下了根,这其间的因缘际会,倒让我品出了一丝“文化嫁接”的微妙意味。每一种作物背后,都曳着一长串地域的、历史的影子,它们的传播史,何尝不是一部缩略的文明交流史?只是这交流,不凭刀兵,不借商旅,只靠着这默默的生根、发叶、结果,便温柔地改写着大地的容颜与人的肠胃。我握着一块沾满泥的芋头,仿佛握着一柄历史的如意,冰凉,却沉实。
思绪正飘得远,却被一阵窸窣的牵拉拽了回来。是那秋豆角,正处于结荚的旺期,细长的荚果从繁密的叶间垂下来,翠莹莹的,像缀满了碧玉的流苏。旁边的茄子,确是快下市的光景,紫色不如盛夏时浓烈,透着一丝疲惫,却仍倔强地挂着几个果,那是一种功成名就后的、安静的守候。最是那辣椒,半畦而已,竟已是累累挂珠,“灼灼其华”,红得那般热烈,不管不顾的,仿佛要把整个秋天最后的火气都宣泄出来。
看着它们,我忽然觉得,这百菜园里没有一样作物是孤立的。豆角的攀援,需要茄棵的鼓劲;辣椒的泼辣,映衬着韭菜的顺柔。它们彼此依傍,构成了一个微缩的、自足的生态。这不像极了我们苦苦追寻的某种人间理想么?各有其性,各安其位,却又相辅相成,共荣共生。这园中的和谐,并非出自精心的算计,而是生命本然的力量使然。人世间那些纷繁的主义与口号,有时竟不如这一园秋菜说得明白。
而那藏匿最深的哲理,莫过于那个被我疏忽了的大丝瓜了。它隐在密不透风的叶子深处,安然度过了整个夏天,待我发现时,已是皮色金黄,脉络粗壮,轻叩之有金石声。这是可以留作种用的了。我心里蓦地生出一份敬意,也生出一丝惭愧。我们平日里收获的,是那些及时采摘、以供庖厨的“有用”之材;而这个被遗忘的,却在寂寞中完成了生命的蜕变,积蓄起来岁的希望。它是不合时宜的,却又是最合于天道的。这“留种”,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它意味着不为眼前一时的口腹之欲所蔽,而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循环往复的未来。我们的先民,一代一代,便是这样在田畴里,为自己,也为子孙,留下希望的根苗。这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坚实。那个金黄的丝瓜,静静地悬在那里,像一个古老的偈子,不言不语,却道尽了一切关于传承与未来的秘密。
雨又渐渐沥沥地下了起来。我踱到北崖边上,那一排洋姜(我们叫它鬼子姜)已蹿得比人还高,顶上的花蕾饱满,眼看就要绽出鹅黄色的、向日葵般的小盘。崖下,张面河水在秋雨中涨得有些丰腴,汤汤地向北流去。这条河,名字几经变易,或“涨沔”,或“张面”,它曾是官道,见证过车马辚辚,也承载过泄洪的湍急。如今,它在我这菜园边,成了一条安静的背景。雨水打在洋姜的叶子上,打在河心的水涡里,打出万千细密的涟漪。这一刻,时空仿佛叠印在了一起。古代的宦游之人,或许也曾在这河边歇脚,怅望过秋天的云雨;而今天的我,一个在现代都市中垦殖的文人,面对的仍是这相似的雨水,相似的河流。所不同的,是他们怀揣的是功名与乡愁,而我经营的,是在钢铁丛林中一方安顿身心的菜园。
暮色四合,我离开百菜园,回到书斋。窗外,秋雨依旧。但我心里却装着一整个园子的秋意。那破土而出的芋头,那热烈似火的辣椒,那安然留种的丝瓜,还有那崖上待放的洋姜花,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秋天最丰厚的馈赠。百菜园的秋天告诉我,文化的根脉,从来不在汗牛充栋的古籍里,而就在这生生不息的泥土之中。我们寻找的“诗与远方”,或许,就在这一畦一垄之间。
这秋雨,下得真好。它浇灌的,不独是我家的百菜园,也有在喧嚣之中寻求沉静的心。今夜,我当能做一个安然的梦了,梦里,应有瓜菜满园,河水潺潺。
2025年9月28日夜于静思轩
【作者简介】张光国,笔名毓榕、轩辕国,1975年生于山东潍坊,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做过教师、编辑、记者、报社驻潍坊工作站站长、潍坊万众传媒总经理。系《新诗歌》、《中国诗选刊》、《中国诗歌月刊》总编,中国诗歌会名誉会长,当代诗歌会、中国李清照诗歌会、中国仓央嘉措诗歌会会长,中国山水诗社、中国草原诗社、中国大唐诗社社长,中国诗名家俱乐部主席,白浪书院客座教授,作家诗人高级研修班导师,神洲文学院院长。创始诗人网、中国诗歌会网、诗家网和诗家APP。组织诗意的行走、北海文艺沙龙、大唐诗歌节等现场活动百余场。
出版诗集《诗人与美人鱼》、《陶罐上的少女》,诗学专著《诗术》(第一卷),诗论集《同凤凰与白狼一起吟唱一一首届中国诗歌展优秀作品点评》,诗话专著《黄鹤楼诗话》、《北海诗话》,文论集《煮酒南山歌北海——张光国文论集》(第一卷),长篇小说《沙僧别传》,编著《当代中国诗人名录》、《当代作家新势力文萃》等数十部。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