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以国家之名祭奠忠魂,既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今天我们缅怀英烈、崇尚英雄,就是要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基因融入血脉,把“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气概化为行动,让英烈们用生命
2025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以国家之名祭奠忠魂,既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今天我们缅怀英烈、崇尚英雄,就是要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基因融入血脉,把“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气概化为行动,让英烈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长城”,真正成为我们通向复兴伟业的“力量之源”。
纪念烈士,是对历史最虔诚的致敬。李大钊、瞿秋白、夏明翰、方志敏、刘志丹、杨靖宇……这些镌刻在民族丰碑上的名字,以及千千万万未曾留下姓名的英魂,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今日的和平家园。今天的我们,虽已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却依然要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科研岗位上攻坚克难,在基层一线精耕细作,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烈们用生命换来和平的“今天”,我们要用奋斗创造美好的“明天”——这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也是对烈士最深情的告慰。
纪念烈士,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昌盛,是无数革命先烈以热血和生命浇铸的基石,而非一劳永逸的终点。放眼当下,挑战依然严峻:贸易壁垒的层层围堵、核心技术的“卡脖子”之痛、社会转型期公平正义的现实考验,乃至意识形态领域的悄然侵蚀……面对这些风险与挑战,我们更需从先烈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记先烈“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决绝意志,保持“枕戈待旦”的高度警醒,永葆奋斗进取的姿态,唯有如此,方能守住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成果。
纪念烈士,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推动国家前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引擎。烈士们用生命写就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鲜活的注脚。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内化为流淌在血脉里的行动自觉,渗透进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细节。牢记“为了民族复兴”的殷殷嘱托,把爱国主义沉淀为工作时的专注与认真,把集体主义凝结为互助时的暖心与善意,把英雄主义淬炼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让烈士们用生命播撒的精神之花,在我们这个时代绽放出最绚丽的新时代芳华,结出最丰硕的精神硕果。
烈士们以生命为笔、热血为墨,铸就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他们的功绩化作巍巍丰碑永垂天地,精神成为滔滔江河万古长流。在这个追思英烈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深切感激之情,缅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传承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将烈士精神化作脚踏实地的奋斗力量,让居安思危融入全民族的行动自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将他们的夙愿化为现实,在复兴征程上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作者系中国网时事评论员刘献登)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