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具有独特的地位,月圆之夜是万家团圆的时节,也是诗人们的最爱。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具有独特的地位,月圆之夜是万家团圆的时节,也是诗人们的最爱。
本文分享9首精彩的中秋节诗词,这些诗词水平很高,能为节日带来诗意,但你未必读过。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诗人以精准的观察力,捕捉中秋月夜的物理变化。“洗寰瀛”形容月光如巨瀑洗涤天地,“暑退秋澄”揭示季节更替的科学规律。
后四句更富张力,星辰在月光前黯然失色,风露因月华结晶发光,最终升华出“玉京”,超越尘世的永恒性。
此诗将自然现象诗化,展现唐代中秋诗的理性光辉。
人道秋中明月好,
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
今夜清光此处多。
这首诗以浅近语言勾勒出唐代文人中秋雅集的生动场景。开篇以商量口吻“意如何”尽显友人间随和亲切,后两句点明“华阳洞”、“秋坛”的特殊地理空间,暗示此处离天更近故“清光多”。
全诗摒弃繁复修辞,在简淡问答中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与分享之乐,展现了白居易诗歌“老妪能解”之外的清雅意境,是中唐中秋诗不可多得的佳作。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将桂花飘落浪漫化。首句“玉颗珊珊”拟桂子为美玉,赋予其珍贵质感;“下月轮”直接连通月宫与人间。
后两句以童真口吻推测这是嫦娥的馈赠,将自然现象转化为神话互动。全诗既空灵又充满生活情趣,展现了晚唐诗歌精工巧思。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北宋词坛领袖晏殊以理性之笔写中秋孤寂。首句“十轮”暗示十年漂泊,时间感沉重;“转庭梧”以物象转动喻岁月流逝。
后两句妙用反衬,素娥与玉蟾、桂花虽永恒却同样清冷孤独,将人的情感投射到月宫仙境,在宇宙级孤寂中寻求共鸣。
全诗在圆月与独影、永恒与瞬间的对比中,揭示繁华背后的生命本质。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这首诗是晁补之临终前的中秋绝笔,堪称宋代中秋词结构最宏大的作品。从“碧海飞金镜”的月升写到“素秋千顷”的宇宙澄明,融合了桂影、寒螀、水晶帘等密集意象。
下阕“看玉做人间”以琉璃视角俯视大地,将整个世界诗化为月光雕塑。这种通感手法与超现实境界,既是对苏轼中秋词的继承,更在时空维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煮酒青梅入坐新。姚家池馆宋家邻。楼中燕子能留客,陌上杨花也笑人。
梁上月,月中云。云崩月堕夜深昏。鸡声未断钟声起,又是江头欲别晨。
金代文豪元好问以戏剧化手法重构中秋夜。上阕用“煮酒青梅”“燕子留客”铺垫欢聚,下阕陡转:以“云崩月堕”暗喻盛世崩塌的国族之痛,鸡声钟声催发的别离晨光,将个人聚散与历史苍凉交织。
全词在甜美的节日氛围中埋藏深悲剧意,展现乱世文人“以乐景写哀”的巅峰笔力,赋予中秋词厚重的历史质感。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这首词展现辛弃疾中秋词的另一面:既有“吹裂浮云”的豪迈,又有“玉斧修月”的细腻。下阕“叹十常八九”化用典故直指人生缺憾常态,却以“把离恨总成欢”的强韧意志收束。
全词在英雄气与儿女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跌宕起伏,将中秋月夜转化为生命力量的试炼场,堪称南宋豪放派中秋词的压卷之作。
闲吟秋景外,
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
一年虚过秋。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以极致简淡蕴含深刻哲理。前两句以“万事悠悠”的超然姿态铺垫,后两句却突然转折:中秋夜与月亮存在形成绝对依存关系。这种“无月即虚度”的断言,将月亮提升为中秋灵魂的哲学高度,用20字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炼,堪称中秋诗中最凝练的存在主义思考。
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素娥阅尽今和古,何妨小驻听吾语。当年弄影婆娑舞。此夕相逢,愿更歌金缕。
南宋词人郭应祥以对话体构建古今穿越。上阕强调中秋月华“皆同普”的普世性,下阕直接邀请嫦娥驻听人语,追忆其“弄影舞”仙姿后更邀共歌。
这种将神话人物拉入当下时空的写法,消解了人神界限,在唐宋中秋诗词的庄重传统外,开辟了充满游戏精神与现代感的互动范式。
朋友们,精彩的中秋节诗词,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欢迎进行分享。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