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一个民族的饮食能折射出它的文化,那么我们在美国人小心翼翼避开“剥皮”这件小事时,真的能看到这个国家正在加速滑入某种无力且不可逆的深渊。
在美国,连剥个橙子都嫌累。
如果说一个民族的饮食能折射出它的文化,那么我们在美国人小心翼翼避开“剥皮”这件小事时,真的能看到这个国家正在加速滑入某种无力且不可逆的深渊。
今天,美国的肥胖率已达 40%以上,医学界称之为“全面性健康危机”。
你或许会以为,这背后是高热量饮食、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
然而如果我们再深挖一层,会发现根源远不止于此,而是整个国家几乎被悄无声息地,交给了“预制菜”工业宰割。
是的,在今天的美国,万物皆可预制菜,而人类不过是它们的消化器官。
一场围绕“方便”的堕落,如何从早餐开始?
在美国,真正做饭的人早就成了传说。早餐更是“方便主义”的重灾区。
你能想象吗?连煮鸡蛋都是冷藏脱壳打包的,一袋一袋放在超市冷柜里,像拇指大的包装硬币。
被挤压得变形,味道寡淡,需要你拿出勇气(和钙片)才能吞下。
不仅鸡蛋,美国人的整个早餐画风更像“宇航员餐”:塑料碗中的膨化谷物,撕开包装倒进奶里即可;超甜麦片棒,被称为“健康食品”。
华夫饼面糊直接从”面糊饮料机”打出,浇上糖浆、奶油,甜腻至极
冷藏浓汤倒也不是不能喝,只是浓到能倒着拿,还咸得直飙血压。
在这些食物中,很难看到任何食材的本体,一切都是化工厂般视觉呈现,形态模糊且面目全非。
这不是食物的胜利,而是人类懒惰与工业资本联手之后,对“文明饮食”的全面冲杀。
美国人的早餐,已经从“开启一天”变成了“启动肥胖”的第一颗按钮。
午餐=炸鸡+饼干+酱汁?打工人的悲剧从午饭盒开始。
再有人问美国中产吃啥,不需要看数据,只需在超市转一圈:预制三明治配一包薯片;中午的“汤配餐”是密封袋包装的奶油饼干。
孩子的午餐盒是超市直供,几片火腿、几块干饼、两粒糖果,连饭后甜点也贴心安排好。
这些打包食品的共同特点是,不需要加热;保质期超长;价格便宜。
几乎所有味觉刺激都靠钠、糖、油脂和化学香精撑起。
真正让人失望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认为这就是正常的一餐。
哪怕你想吃得“讲究点”,比如点一碗汤、一个汉堡,也逃不过统一的“工业神链”。
这边刚点完,那边就从冰库里取出预制饼,配上真空包装肉饼,加热即刻出锅,三分钟搞定。
连“在家做饭”都沦为一种演戏,倒一罐牛肉罐头、撒一层罐装玉米、盖上起司,道貌岸然地送进烤箱,一顿饭就“做好”了。
预制菜时代,美国人从厨房毕业了。可能你得记住一个新词汇Prepare food。
这不是“烹饪”(cook),而是“组装”:从超市拿回来的全部食品,只需要“准备”(prepare)加热、组合摆盘即可。
美国的家庭已经从厨房毕业,进入了“微波炉时代”。
看看一个典型中产美国家庭的晚餐是什么吧:速冻汉堡/玉米饼/墨西哥卷/千层面。
超市采购的一大桶千层面,10刀能吃一天;饮品是3美元一加仑的大可乐;甜点是工业蛋糕,糖分爆表。
甚至连“好吃”这种原始本能也被改写了。“够咸、够甜、够油”,就等于好吃。
什么叫鸡有鸡味儿、菜有菜味儿?美国人的味蕾早被化学调制剂完全统治。
我们不妨直言,美国饮食结构已经不再考虑“营养”或“健康”,而只服务于两个目的:高热量摄入 + 最低懒惰成本。
很多人并不知道,美国的这种“预制菜文化”,其实是被一整套经济系统和消费主义逻辑温柔设计出来的套牢结构。
生鲜和肉类柜台面积压缩,而冷冻和预制菜区域像仓库一样庞大。
即便有好牛奶,也因储运困难被行业踢出市场,普通人只能接受“奶粉味牛奶”。
做一顿饭,要买贵原料,还浪费时间;而预制菜,便宜、快、省事。
预制食品越方便,消费者就越不愿意亲自动手。
味蕾还退化,追求单一强烈刺激——甜、咸、脆,像上瘾。
这一切加起来,最终导致一个可悲的循环。
从热食变冷食,从生鲜变罐头,从厨房实操变微波加热,美国家庭最终变成了一个“解冻中心”。
谁把美国人吃成这样?懒惰,资本,还有“民主式集体沉沦”。
我们不能否认,美国人的肥胖危机,资本要负主要责任。
说一句难听的,在这场灾难里,美国人自己,也并不是无辜受害者。
懒惰,麻木,顺从工业逻辑……美国人自己是预制菜黄金时代的共犯。
难怪《纽约时报》曾惊呼:“我们正在养育一代‘不会使用刀的成人’。”
父母吃预制菜,孩子吃预制午餐盒,全家胖到500磅,然后发抖音互吹“你看我的披萨底料上加了12种酱,豪华又体面!”
是的,他们甚至为自己的饮食堕落感到骄傲。
这是一种文化的集体沉沦。像《红楼梦》里咏蝇——“黏蝇飞入火中去,自焚自灭无可怜”。
从吃饭的方式,看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中国人向来讲究“饭是刚需,味是情绪”。
一碗热汤,一份现炒的青菜,一桌人围着一起吃,既是满足,也是链接。
而美式饮食的最大特点是,彻底解构人与人之间的饮食联结。
中国正在讨论“预制菜进校园”,美国早已把预制食品做成了教育手段。
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很可能不是10年,而是刚刚在分岔路口上。
美国不只是被吃胖了,而是被吃空了。从营养,到社交情感,到文化自觉,美国的饮食系统只剩下一个“热量炸弹发射器”的壳。
我们不能只拿美国人“一米宽屁股”当笑料。
健康终究归结于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背后,就是文化与信仰。
今天的美国被预制菜绑架,并不只是对身体的伤害,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场温水煮青蛙式的慢性谋杀。
中国社会正在快速城市化,“厨房消失”是可以预见的趋势。
可是我们能不能在“节省时间”和“吃得健康”之间,找到一个不被食物工业操控的平衡?
答案或许就在今晚。
别再翻外卖App了,试着下楼买点菜,做饭。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 《一句话来概括美国的饮食系统——万物皆可预制菜》原文,虎嗅网,2025年9月
2. 抖音视频《美国人日常饮食实录:万物皆可预制》
3. 华尔街日报:《美国饮食工业的演化与健康危机》2024年分析报告
来源:沧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