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多了,真的就能治愈一切吗?”——这句话在娱乐圈永远有市场,毕竟,谁还没幻想过“有钱就快乐”?
“钱多了,真的就能治愈一切吗?”——这句话在娱乐圈永远有市场,毕竟,谁还没幻想过“有钱就快乐”?
可现实一巴掌甩下来,连倪萍这种国民级大姐都只能苦笑着低头。
别说钱了,连央视一姐的光环都没给她童年那点伤痕盖上章。
你以为这只是老一辈才会唠叨的“原生家庭”苦情戏?
想想前阵子郑爽直播哭诉父母管控,李一桐采访里直言“家人一句话能让人崩溃”,连流量小花和顶流男星都在上演同款伤痛。
圈里人都懂,倪萍的故事其实是娱乐圈的缩影。
成名了,奖拿到手软,合影墙能绕地球一圈,综艺红毯上永远有掌声和灯光。
可真的回了家,还是那个被妈妈忽视的小女孩。
观众只看到她在《艺术人生》上温柔沉稳,谁在意她在后台擦眼泪?
前不久她参加访谈,说起妈妈快90了,自己还是没办法彻底和解,语气平静到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可弹幕立马炸了——“有钱都解决不了的事,才是真的大事。”网友一句顶一万句,把那股子苦涩说个透彻。
放在现在这个人人都想出圈的娱乐生态里,其实“原生家庭”这牌,谁翻谁难受。
看过杨紫采访吗?
她说童年被忽视,长大了还要治愈“自卑”。
王嘉尔前些年情感综艺坦白,做明星也没逃掉家长的期望绑架。
这种话题,只要上热搜,评论区分分钟变网友大型自助心理诊所。
有人心疼:“你看倪萍阿姨,事业成功还会被童年伤痛卡脖子。”有人反怼:“那我们普通人怎么办?”还有人直接用热梗刷屏——“原生家庭伤害一时,娱乐圈吃瓜一世。”
其实,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童年阴影”剧本。
去年某顶流男演员爆出“家暴门”,粉丝洗白都要扯一句“他也是受害者,是原生家庭害了他”。
路人却冷笑:“有钱有资源,没心没肺才更吓人。”你看,这瓜圈舆论,早就不止是看明星讲心酸史,更是一场围观众生的自我投射。
谁敢说没在深夜emo过?
只不过,倪萍能大大方方说出来,咱们只能在弹幕里黑色幽默式自嘲。
说白了,娱乐圈的原生家庭瓜,永远都是多巴胺和心酸齐飞。
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
倪萍的这个“没法释怀”,其实是给所有吃瓜群众上一课:钱再多,人再红,终究也躲不过老家的那条“心理断头路”。
她每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妈妈,都会被问怎么还没和解,仿佛谁先释怀谁就赢了。
可生活哪有那么多happy ending?
有时候,成年人的释怀只是“假装没事”,就像微博网友说的,“表面豁达,内心打死不服。”
再往深处说,这事已经不是倪萍一个人的故事。
整个娱乐圈,谁敢拍胸脯说自己没被童年“卡过bug”?
流量艺人一次次在综艺节目上打感情牌,为的就是找个出口。
可惜,吃瓜群众早就免疫了,大家一边围观,一边在心里默默打分:谁的伤更真、谁的眼泪值钱。
每当这种瓜火了,营销号和数据小组都乐疯了,毕竟“情感共鸣”这买卖,割的是最深的流量韭菜。
很多人看完倪萍的故事,评论区只剩两句话循环——“成年人的和解,大多是算了”和“原生家庭的伤,藏得再深也会冒泡。”是啊,赚多少钱都没法改写过去,哪怕你是一姐、顶流、圈内常青树,也只不过是换种姿势和命运扳手腕。
有人说,等老了就能放下,其实更多人只是在和自己和解罢了。
说到底,娱乐圈就是一面放大镜,谁都别想着轻易糊弄过去。
不论你是倪萍、杨紫还是哪条热搜上的无名小卒,原生家庭这道坎,过不去就只能一边走一边补。
下次再听到谁说“钱多就能治愈一切”,不妨在评论区留一句:“你以为过气的只会是明星,不会是伤疤?”娱乐圈没童话,大家都在各自的剧本里磕磕绊绊——至于能不能笑到最后,天知道。
来源:在海边踏浪的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