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央视主播都是康辉、董卿那种“国民脸熟度”,其实最近几年,郑子可的出现给这个“老牌主播天团”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央视是娱乐圈的珠穆朗玛峰,那郑子可这几年简直是带着降落伞直接空投进来。
你以为央视主播都是康辉、董卿那种“国民脸熟度”,其实最近几年,郑子可的出现给这个“老牌主播天团”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纪轻轻能在《朝闻天下》镇得住场子,真不是谁都能头铁到凌晨四点爬起来读新闻稿三小时。
粉色套装一站,连弹幕里的“闹钟都变温柔了”——要不是她本人业务真过硬,观众准保一秒变身口腔医学专家,盯着她的语速和吐字找槽点。
可别被她“美貌与气质并存”的人设骗了,郑子可的成长路和不少圈内“星二代”还有点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独门剧本。
她老爸郑元华,华力集团董事长,山东济宁那叫一个地头蛇级别的企业家,社会公益、捐赠、荣誉什么的全是标配。
这一层身份,就像给她的履历加了个“金汤匙”滤镜,网友隔着屏幕都要感叹一句“有钱人家娃果然不一样”。
但别忘了,她能顶着央视这类极限高压场,靠的还是实力不是资源,毕竟深夜新闻直播间可不会给你半点“关系户”面子。
圈内聊起她,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那场冬奥连线。
零下二十度,外景连麦,手指冻得都快麻成冰棍了,郑子可那一刻的状态直接封神,弹幕齐刷刷跪了:“这才是业务能力啊!”同类名场面放到娱乐圈,能和她硬刚的估计只有去《极限挑战》玩真跳伞的嘉宾,或是把演唱会开成水上芭蕾的邓紫棋。
央视这类大场面,靠的不是流量而是真材实料,一旦失误就是全国网友拉满倍速复盘,“失误即热搜”那种刺激感秒杀一切剧本杀。
说到她的圈层成长,别拿什么“高材生标准流程”来套郑子可。
她大学还没毕业就进央视实习,《新闻联播》前辈贺红梅亲自带她,硬是把学校里的模拟练习变成了“命悬一线”的真枪实弹。
和旁边的师哥师姐一比,有点像是《乘风破浪》里初舞台“业务炸街”的那种新人,明明才大三,却能在实习期坐上主播台。
那种气场,不少网友说比同期的流量小花还要让人信服,毕竟央视不是随便刷脸就能出圈的地方。
但最有意思的还是她的“人设反转”。
你以为她是那种只会读稿的乖乖女,其实她对传统文化、品茶、国风兴趣大得很。
前两年节气特别节目,郑子可一袭长裙,古典气质一秒拉满,直接把“央视新一代”这顶帽子戴得稳稳当当。
对比隔壁综艺圈那些为了出圈各种硬凹“国风妆造”,郑子可的自然状态才是“国风正主”,网友直接评论:“这才是文化底蕴,不是花瓶。”
圈内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年轻主播要想顶替老一辈,必须有两把刷子:一是业务够硬,二是懂观众怎么想。
郑子可这两条全中,像珠海航展那场特别报道,她对航空航天知识聊得一点不虚,转头在民生节目里又能跟观众聊菜市场涨价。
你很难从她身上找到那种“高冷疏离感”,反而像是隔壁家能随时借把剪刀的邻家姐姐。
和同期新晋主播比起来,郑子可最大优势就是既能在新闻场子hold住专业,又能在大众情绪面前柔性沟通,这种能力在央视现在的主播梯队里罕见得很。
当然,她不是没经历过翻车。
2021年刚搭档王言时,发生过一次口误,弹幕一度“热评区爆炸”,各种“业务不稳”“还是学生气”声音都出来了。
可惜的是,这次失误反而让她后续成长更快,业务稳定得像老牌主播,圈层反而更期待她下次能带点“意外惊喜”。
典型的塌房翻盘逻辑,直接让她从路人缘冲到“央视新生代天花板”热门名单。
前段时间,品牌强国推介活动,她直接和央视几位资深前辈同框,硬生生把自己送上了“央视亲女儿”的C位。
粉圈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弹幕疯狂刷屏:“央视这批新人,终于有人能接康辉的班了!”你别说,现在娱乐圈都在找谁是下一个顶流,央视这边郑子可已经用自己的实绩抢先卡位。
细看她的整个成长剧本,家世加成是底子,业务能力是本事,圈层认可才是观众买单的关键。
她能从“孔孟之乡”一路杀到央视最有分量的主播位,背后肯定不只是“星二代”那点资源,更多是业务的硬碰硬和不断的“翻盘反转”。
对于娱乐圈来说,这种“有钱有颜有才华还肯熬夜”的新人,简直是现实版的“爽文女主”,但人家就是能稳稳当当走下去。
最后想说,郑子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量艺人,但她的成长路径,已经把“新一代主播”这条赛道推到了大众话题高点。
她既能在新闻专业里卷出成绩,又能在圈层互动中收获好感,未来只要稳住心态,估计就是妥妥的央视门面担当。
至于那些“关系户”“资源咖”的质疑,现实已经用实力给她正名了。
反正在这个什么都能被热搜的年代,郑子可的故事才刚刚开头,谁知道下一个“全民偶像”是不是就藏在这样的新闻主播里?
来源:在海边踏浪的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