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的店铺已经完成了新品测试,下一步应该优先去联系达人合作,还是先自己投流推广?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每周问答,集中回应大家近期比较关注的两个运营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的店铺已经完成了新品测试,下一步应该优先去联系达人合作,还是先自己投流推广?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短视频自然流量跑得不错,播放量很高,但一旦投流反而推不动?我们今天就来详细聊一聊这两个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关于什么时候开始联系达人比较合适,我们可以把店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
第一个阶段是从0-1,也就是店铺刚起步,几乎没什么销量和评价的时期。
这个阶段从成本角度考虑,其实并不太适合大规模去联系达人,因为作为新店新品,你还没有销量基础,对接达人的效率会偏低,成本也会比较高。
很多达人此时更多是来索取样品的,即便帮你发布了视频,实际转化效果通常也不会太理想。
所以如果单纯考虑投产比,在从零到一的阶段,更稳妥的方式是先做好自然流量的承接。
同时配合自营短视频的适量投流,这样起步成本相对可控,即便测试不成功,损失也主要是运费或少量货品成本。
当然,如果你是具备较强资金和供应链实力的大厂,打算采用“大力出奇迹”的打法。一开始就广泛联系达人铺量,那也是另一种策略,但这并不适合大多数跟品型的中小卖家。
第二个阶段是从1-100,这时店铺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销量和评价,每天能稳定出单,运营开始步入正轨。
这个阶段其实是最适合通过达人来放大销量、拓展人群并巩固店铺标签的。
达人合作可以帮助你快速突破销量瓶颈,并带来更精准的消费群体。
第三个阶段是店铺已进入稳定增长期,销量可观,可能已位列品类前列。
这时你基本不再需要主动去找达人,反而会有达人主动联系你寻求合作,你的工作重点就变成了筛选合适的达人,而不是从零开始建联。
所以说,不同阶段对达人策略的侧重确实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店铺的实际进展来灵活安排。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自然流表现不错的视频,投流反而推不动?
这里首先要理解,自然流量和付费流量背后的推送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自然流量的推荐机制主要看视频的完播率等互动数据,系统希望推荐的是好看的内容,吸引的是泛娱乐用户,所以流量规模可能很大,但转化率通常偏低。
而付费流量属于商业化流量,系统考核的是GPM和ROI,推送的对象也是更具消费意图的人群,因此转化预期更高。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一条视频即使自然流播放量高,但如果其观众群体并不精准,或者实际成交转化达不到商业化流量的考核标准。
那么即使你投入预算,系统也会判断它难以达成ROI目标,从而限制其推广曝光。
所以真正有效的思路,不是指望用自然流去撬动付费流,而是应该用付费流去带动自然流。
因为只有付费流量才能帮你快速锁定精准人群、验证内容转化能力,并反过来提升账号的整体权重。
只要你坚持“投流就要有产出”的思路,很多运营策略自然会清晰起来。
来源:电商运营大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