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那边天天喊着要围堵,要限制,结果自家科技巨头的大佬,英伟达的黄仁勋,一转头就在播客节目里扔了个“炸弹”。他说什么?他说那些觉得中国造不出AI芯片、落后美国好几年的说法,“听起来太荒谬了”。
美国那边天天喊着要围堵,要限制,结果自家科技巨头的大佬,英伟达的黄仁勋,一转头就在播客节目里扔了个“炸弹”。他说什么?他说那些觉得中国造不出AI芯片、落后美国好几年的说法,“听起来太荒谬了”。
黄仁勋接受采访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黄仁勋是谁?全球AI芯片的头把交椅,他说的话分量有多重,大家心里都有数。他直接给出了一个结论,说中国现在的芯片技术,只落后美国“几纳秒”。这“几纳秒”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就是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告诉所有人,想靠技术封锁把中国摁住,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黄仁勋这番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他提到了中国的几个优势,庞大的人才储备,充满活力的工作文化,还有那种省与省之间的内部竞争,这股劲头推着整个产业往前跑。在他眼里,中国的芯片产业根本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创业精神、高科技、现代化的产业”**。
这番评价,跟美国政客嘴里那个需要被“卡脖子”的中国,简直是两个世界。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讽刺的对比,一边是华盛顿想尽办法,用尽手段,试图把中国芯片的发展速度降下来;另一边,却是站在行业最顶端、看得最清楚的人,在公开场合说,你们那套不管用,人家追得非常快。
这不光是给那些鼓吹“脱钩论”的人泼了一盆冷水,更是直接打了禁令政策的脸。你费了半天劲,结果人家就在你身后“几纳秒”的地方,这种感觉,恐怕比直接承认失败还要难受。黄仁勋的话,实际上揭示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技术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靠一纸禁令就想阻断一个大国的追赶步伐,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光说空话没用,黄仁勋心里有本账,这本账算得清清楚楚。当初美国一纸禁令,不让英伟达的H100芯片卖到中国,英伟达听话了,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了一款“特供版”H20芯片。结果呢?这款性能缩水的芯片,刚要卖,又被一纸禁令给禁了。
H100芯片
这一来一回的操作,直接让英伟达傻眼了。**H20芯片大量滞销,造成了45亿美元的库存损失,公司还被迫计提了55亿美元的减值,市值一度蒸发了1600亿美元。**这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哪个公司的CEO看着不心疼?这笔钱,就是美国禁令政策给自家企业带来的“军功章”。
所以黄仁勋现在反复呼吁,要让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这根本不是在替中国说话,他是在为自己的公司,为整个美国科技产业的未来着想。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市场丢了,钱没赚到,技术优势因为没在最激烈的市场里竞争,搞不好还会慢慢被侵蚀。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谁干谁难受。
说到底,黄仁勋想表达的逻辑很简单,生意就是生意,市场才是硬道理。他希望中国能继续保持开放的市场,让外国公司进来投资、竞争,这样对谁都有好处。对中国来说,能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对美国公司来说,“在世界各地扩散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美国的经济成就和地缘政治影响力”**。
中美芯片AI图
这个逻辑其实很清晰,你把中国市场的大门关上了,不让自己的企业进去,那空出来的市场份额,自然会有中国的本土企业去填补。你越是封锁,他们自主研发的动力就越足,追赶的速度可能就越快。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美国企业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市场,而中国的芯片产业在外部压力下,反而加速崛起了。
就像咱们外交部发言人说的,中方一贯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搞歧视性做法,愿意和各方一起维护全球产供链的稳定。黄仁勋的这番话,无非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再次验证了这个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能共赢,强行脱钩,尽头很可能就是一条死胡同。
来源:没事就是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