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管闲事”四个字,听起来像冷笑话,真照做的人,早把日子过成了爽文。
“别管闲事”四个字,听起来像冷笑话,真照做的人,早把日子过成了爽文。
上周组里新来的00后小姑娘,午休被隔壁工位的大姐拽着吐槽婆媳大战,她听完只回一句:“我外卖快到了,先抢微波炉。
”转头戴上耳机,下午把方案一次过,准点下班。
大姐背后说她冷血,可月底绩效表一贴,小姑娘名字挂在最前,奖金多拿三千。
谁还管她冷不冷,全跑去找她学PPT模板。
斯坦福去年拿fMRI扫过一群“热心肠”的大脑,发现他们一听见别人的糟心事,前额叶就亮成圣诞树,皮质醇飙得比炒股还猛。
简单说:把别人的垃圾搬进脑袋,自己的神经也会发臭。
研究者给的招儿特接地气——手机设个“自私闹钟”,每天响两次,响的时候必须干一件只跟自己有关的事,哪怕去厕所刷个牙。
两周后,被试的睡眠质量提高34%,焦虑量表直接掉半格。
有人担心:不管别人,会不会被孤立?
LinkedIn刚发布的Z世代职场报告啪啪打脸:78%的年轻员工把“不指导、只并肩”列为最理想同事关系。
翻译成人话:别给我讲大道理,有本事一起把事搞钱。
微软跟着凑热闹,让Viva平台给一万名员工推“边界提醒”插件,点一下就能自动回复“我在深度工作,稍后联系”。
半年后,这群人效率涨27%,请假看心理医生的次数反而少了两成。
那自我关怀是不是就得泡热水脚、买香薰?
硅谷那帮卷王早把套路浓缩成5分钟:
①承认“我现在很炸”;
②默念“不止我一个人炸”;
③拍拍胸口说“哥们,先吃口三明治”。
别嫌傻,Headspace把这套录音放APP里,68%的人听完一周还续费,比追剧上头。
真想练,不用下载一堆神器,把微信步数封面换成自己照片就够了——每回想点进别人朋友圈八卦,先看见自己的脸,瞬间清醒:刷他干啥,老子步数还没过万。
最后补一句:改变别人是神,管自己是人。
神活得太累,人还能偷个懒。
今晚试试,把操心邻居离婚的那十分钟拿去煮碗面,加个煎蛋,吃完把锅泡着——明天再洗也臭不了地球。
先让自己喘口气,世界不会塌,反而清爽。
来源:琪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