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英国男子竟因一条Facebook评论锒铛入狱——当此情形发生时,思想与犯罪之间的界限已开始变得模糊。
简直一派胡言!‼️‼️
一名英国男子竟因一条Facebook评论锒铛入狱——当此情形发生时,思想与犯罪之间的界限已开始变得模糊。
言论自由不再是一项权利,而沦为了架在牢笼之上的钢丝(译者注:比喻言论自由需如走钢丝般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会坠入“犯罪”的牢笼)。
一个因言语就将公民关入监狱的社会,早已交出了其道德赎金(译者注:此处“moral ransom”指社会本应坚守的道德底线与正义准则,“surrender moral ransom”意为社会放弃了对基本道德与正义的坚守)。
在这片宣称奉行自由开放的土地上,异见正在监狱铁窗之后悄然消亡……
原文:
What utter rot...‼️‼️
When a British man is jailed for a Facebook comment,
the line between thought and crime begins to blur.
Free speech is no longer a right—it becomes a tightrope over a cage.
A society that locks up its citizens for words has already surrendered its moral ransom.
In a land claiming to be liberal, dissent dies quietly behind prison bars...
恰逢美国枪支议题正烈,有网友喊话加拿大:
加拿大的朋友们,听着。我注意到你们的政府正在推行强制性枪支回购计划。不妨看看英国在让所有人缴械之后发生了什么——那就是你们的未来。
原文:
Hey Canadians out there. I see the government is having a mandatory gun buy back. Take a look at what goes on in England after they disarmed everybody. This is your future.
补充说明:
- mandatory gun buy back:“强制性枪支回购计划”,指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要求公民上交特定类型枪支,并由政府按规定价格回收的政策,常见于控枪政策讨论中。
- disarmed everybody:“让所有人缴械”,此处“disarm”为动词,意为“解除武装、收缴武器”,文中指英国通过控枪政策使普通公民不再持有枪支。
- 句子语气带有明显的警示意味,说话者通过对比英国的情况,表达对加拿大强制性枪支回购计划的反对态度,暗示该政策可能带来负面后果。
有网友发言;
1997年:英国颁布枪支禁令。
⏳ 30年后:有人因Facebook帖子被捕。
这就是我们支持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原因。
原文;
1997: Britain bans guns.
⏳ 30 years later: Arrested for Facebook posts.
This is why we stand with the 2A.
补充说明:
1. bans guns:此处指1997年英国出台的《火器法案》(firearms Act 1997),该法案严格限制私人持有手枪等 firearms(火器、枪支),属于全面控枪政策,文中简化表述为“颁布枪支禁令”。
2. the 2A:“宪法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 to the U.S. Constitution)的缩写,是美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持枪权的核心条款,内容为“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纪律严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是美国枪支权利支持者的重要依据。
3. 句子逻辑:通过串联英国1997年控枪与后续“因社交媒体言论被捕”的事件,强调支持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维护公民持枪权的原因,带有明显的政治立场倾向。
还有网友发出图片观点:政府收回枪支要做什么?答: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从此肆无忌惮,无可阻挡。
有网友漫画英国现状:
甲:英国现在怎么样?
乙:没说的。
甲:我懂了。
乙:我的意思是,我说了怕是会入狱。
来源:海棠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