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一段《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让张雪峰一夜爆红。他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拆解教育信息壁垒,成为千万家长眼中的“报考救星”。
一张嘴皮子,从考研名师到全网封禁,张雪峰的起伏人生揭示了流量时代的成功与毁灭。
2016年,一段《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让张雪峰一夜爆红。他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拆解教育信息壁垒,成为千万家长眼中的“报考救星”。
十年间,他从海淀城中村的考研讲师,成长为粉丝超6000万的教育顶流。
但2025年9月24日,张雪峰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账号同时被禁止关注,各平台均标注“因违反相关法规或平台规则”。这位坐拥6500万粉丝的“网红名师”瞬间从神坛跌落。
01 账号突遭封禁
9月24日,不少网友发现无法关注张雪峰的各大社交平台账号。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四大平台同步行动,对他的账号采取“禁止关注”措施。
张雪峰团队工作人员次日回应称,账号被禁是因为“在直播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受到了举报”。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公司已经在处理了,应该短期内就可以解决”。但与此同时,团队另有工作人员透露,张雪峰一个月内不会直播,业务暂时停滞。
虽然张雪峰的主账号被限制,但其关联账号如“张雪峰讲家庭教育”、“张雪峰讲升学规划”等仍在抖音平台正常直播带货。
大量好奇的网友涌入这些直播间,询问张雪峰账号异常情况,但主播们均未直接回应。
02 争议言论频出
张雪峰的“不当言论”并非突发事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近年来,他的多次公开发言引发社会争议。
2023年,他在直播中针对新闻学专业的评价引发轩然大波。当时一位河南理科生咨询想报新闻学做记者,张雪峰毫不客气地回应:“别报新闻!闭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他甚至补充道:“我要是你家长,肯定把你打晕了再改志愿。”
这番“新闻无用论”迅速冲上热搜,引发新闻从业者和学者的集体反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师师公开批评,指出这种极端表述忽视了新闻行业的多元性,误导了考生对专业的认知。
更引发众怒的是他对文科的全面贬低。在2024年初的一场直播中,有家长咨询“孩子文科好,该不该选汉语言文学”,张雪峰直言不讳:“文科除了考公就是当销售”。
03 商业版图与高价服务
张雪峰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企查查数据显示,他名下有10家关联公司,其中8家为存续状态。他间接投资的企业更是超过140家,行业涉及教育科技、文化传媒甚至餐饮。
2024年高考季,张雪峰团队推出了高价志愿填报服务——11999元的“梦想卡”和17999元的“圆梦卡”。这些套餐宣称能提供“一对一名师指导”和“精准志愿填报方案”。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这套套餐开售3小时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单高考季营收超过15亿元。
然而,光鲜的数字背后是大量家长的投诉。12315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高考季,涉及峰学蔚来公司的投诉达327起,其中80%涉及“志愿推荐失误”“虚假宣传”。
04 屡次违规的历程
张雪峰此次遭全平台封禁并非偶然,而是长期“踩线”积累的必然结果。翻看他的违规记录,可发现多次处罚前科。
2016年,他因用“考不上才去的学校”形容齐齐哈尔大学、用“没前途”贬低哈理工,收到两所学校的律师函,最终只能录视频道歉。
2022年,他在直播中说“医学专业必须家里有背景,否则进不了医院”,被国家卫健委下属的医学教育协会点名批评,抖音平台当时给了他“限流7天”的处罚。
2023年文科言论引发争议后,微博曾对他的账号采取“禁言3天”措施。然而,每次处罚后,他都只是表面认错,转头继续发表极端观点。
这种“道歉-再犯-再道歉”的循环,暴露了他对平台规则和行业伦理的漠视。
05 官媒定性与社会反响
张雪峰账号被封后,官媒迅速发声定性。南方网发布的评论员文章将张雪峰的封禁称为 “对扭曲的教育价值观的一次必要矫正”。
文章犀利地指出,张雪峰“以普通人家代言人的身份自居,一边却推出高价志愿填报服务”。
官媒批评其将教育窄化为纯粹就业工具、以金钱为导向的功利化倾向,并鲜明指出“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价值,不能仅以‘能否谋生’作为专业选择的唯一标准”。
对于张雪峰的言论,官媒还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前后矛盾:五年前他曾大力推荐土木工程专业,称其“就业稳定、前景广阔”,如今却对咨询该专业的考生语带嘲讽。
从2016年凭借《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走红,到2025年全平台账号被禁止关注,张雪峰近十年间的命运起伏,映照出网红教育名师的歧路与困境。
有网友评论说:“人一膨胀,大脑就容易缺氧。”
当“犀利敢言”变成“极端冒犯”,当“帮普通家庭避坑”变成“靠普通家庭赚钱”,张雪峰的跌落早已注定。
来源:老杨说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