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看招聘简章,只能对着‘智能制造’‘乡村文旅’这些词凭空想象;今天走进企业摸得到生产线,和企业负责人聊得透职业规划,心里的‘就业迷茫’一下子就散开了。”一位参与学生感慨道,“这种沉浸式的求职体验非常难,不再只是通过招聘简章想象工作环境,而是实地感受、与企业
“以前看招聘简章,只能对着‘智能制造’‘乡村文旅’这些词凭空想象;今天走进企业摸得到生产线,和企业负责人聊得透职业规划,心里的‘就业迷茫’一下子就散开了。”一位参与学生感慨道,“这种沉浸式的求职体验非常难,不再只是通过招聘简章想象工作环境,而是实地感受、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这对我们择业帮助太大了,也更加坚定了留下来发展的想法。”
为深入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帮助青年学子拓宽职业视野、明晰职业规划。近日,施秉县举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座谈会暨入企体验活动,来自辖区60余名学子搭上就业“职”通车先后走进凯里高新区伟林中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村T园区。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感受职场氛围、探索职业方向,收获了干货满满的就业“启蒙课”。
活动首站聚焦智能制造领域,走进凯里高新区伟林中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的生产线有序运转,先进的生产设备精密作业,前沿技术成果让人目不暇接。在企业负责人的引导下深入车间,近距离观察产品生产全流程,沉浸式了解企业运营模式与管理理念。面对学子们关于职业发展路径、岗位技能需求等提问,企业代表一一耐心解答,在“岗位需求”与“能力提升”之间架起桥梁,让职场在学子心中从概念变为具象体验。
如果说首站伟林中昊电子展现了工业发展的“硬实力”,那么第二站贵州村T园区,则让学子们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文旅的“软魅力”——这里用“非遗+产业”的创新模式,打开了青年扎根乡村的就业创业新思路。
刚踏入贵州村T园区,富有民族特色的舞台秀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身着苗绣、蜡染等非遗服饰的演员翩翩起舞,银饰碰撞声与民族音乐交织,生动展现了贵州非遗的无穷魅力。
“从乡村IP到振兴引擎”——贵州村T负责人的主题分享,讲述了一段精彩的创业故事:从挖掘非遗技艺和乡村文旅资源起步,创新“非遗+农产品”跨界融合模式,再通过舞台秀、直播带货等形式带动产业发展。“我们不仅让非遗服饰火遍全网,更让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贵州村T负责人还向学子们分享了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和“传播钥匙”,村T非遗服饰舞台秀在短视频平台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5000万,阅读量破10亿次,成功打造出乡村民族文化IP。
跟着企业负责人走进非遗工坊与直播基地,学子们更是大开眼界:这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工人绣制苗绣纹样;那边,主播正拿着包装精美的“非遗衍生品礼盒”直播带货,镜头里还穿插着农户采摘茶叶、制作银饰的画面。
“2024年贵州村T通过平台销售的非遗衍生品、特色农产品超千万元,带动8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农户增收,还孵化了12家乡村民宿。”企业负责人的介绍,让学子们刷新了对“乡村就业”的认知。
“原来乡村创业不是‘守着老手艺等客来’,而是能用短视频、直播把文化变成‘流量’,再把‘流量’变成带动增收的‘增量’!”不少学子深表惊讶,“没想到乡村创业能有这么多创新玩法,既传承了文化,又带动了经济,很受启发。”
这场为毕业生“定制”的“探企”活动,核心目标是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破解高校生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单一的困境,不仅帮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明晰职业方向,更以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服务,为他们叩响高质量的“就业之门”。
接下来,该县将进一步整合政府、企业、高校资源,通过“政策+岗位+服务”三维联动,继续以“高校+企业”为活动中心,采用“实地参观+线上直播探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入企探岗”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扎根施秉、建设施秉,让青春力量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施秉融媒 杨旭 胡国兴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