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女朋友买到了我的开房记录!”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22:36 1

摘要:山东的陈先生(化名)说自己的女朋友偷偷调查自己,把自己近5年的开房记录都查了出来。陈先生并不是要追究女朋友,而是追究网购平台,因为他的开房记录是女朋友在网络店铺上买到的。

山东的陈先生(化名)说自己的女朋友偷偷调查自己,把自己近5年的开房记录都查了出来。陈先生并不是要追究女朋友,而是追究网购平台,因为他的开房记录是女朋友在网络店铺上买到的。

女朋友买到了我的开房记录

陈先生今年30岁,有个谈了3年的女朋友,不久前发生了一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女朋友查我的开房信息、快递地址,问我这些是不是真的,我一看是真的。她可能猜忌心比较重,就想了解一下。”

陈先生当时很惊讶,后来他才知道,女朋友是通过一家网店查到的。“收一万两千八,提供身份证号,没有的话,通过手机号、微信号等实名的东西可以查到身份证号,再进一步去查开房记录。”

陈先生说,事后女朋友把查到的信息摆在他面前,经他确认,查询结果是准确的。“她还查了别的东西,一共花了一万七左右,开房记录最贵,能查到我在哪里开过房,也能查到同行者,但是我没有同行者。”

陈先生说,因为工作原因,自己经常出差,面对女友的查询,他有些哭笑不得。事后他也在网上找了些商家咨询,发现780元能查快递或外卖收货地址,6800元能查银行流水,12800元能查5年开房记录,还能加上同住人信息。

仅用姓名和电话就能查到身份信息,通过身份信息又能查到更多的类似开房记录等个人隐私,这实在是有些细思极恐。“我感觉有很大的社会危害,严重泄露了个人隐私,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明码标价的个人信息

根据陈先生的介绍,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商家的介绍几乎一致,都有“律师调取被告信息”“网上立案”的介绍文字。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联系陈先生女朋友购买信息的商家,商家报价180元,只要提供对方名字和电话,就能查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家庭地址。当记者询问商家是怎么知道的,对方只说:“这个不能告诉你,你只要知道是真的就行。”

为了核实对方说法,记者花180元购买了查身份证的业务。商家承诺当天出结果,几小时后,记者收到了身份证正反面的照片,核对信息,完全正确。

记者随后又找了其他商家咨询能否查个人信息,得到的结果都是可以。随后又换了其他网络平台咨询,得到了几乎相同的结果。只不过,每个商家能买卖的个人信息量不太一样,有的开房记录、银行流水都能查,有的只能查到身份信息。另外,也有商家表示,要想查询个人信息,必须先在他们这里立案。

记者发现,有的商家显示是某某律师事务所,有的则是某某旗舰店。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里,基本上都有法律咨询这一项。但是,所谓的法律咨询,能否查询并提供公民的身份信息呢?

北京中凯(杭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马林冰介绍:涉案公司营业执照上虽然有法律咨询的业务,但这主要指帮助当事人做法律分析、给出法律建议,并不包括查询他人个人信息。如果因为正当理由需要调取他人个人信息,比如用于提起民事诉讼,那么应该委托执业律师。而执业律师根据《律师法》,可以在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凭借律师证及律师事务所开具的证明材料,前往有关单位调查个人信息。同时,律师受法律及职业道德的约束,查询到公民个人信息后也不会出现泄露他人个人信息的风险。

陈先生女友购买信息的商家在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是武汉某商务服务公司,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经营范围包括图文设计、技术开发,以及法律咨询,但不含依法须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的业务。针对调查到的情况,记者向各大电商平台进行了反馈。平台客服人员都表示建议记者进行举报,平台相关部门会进行审核处理。

从贩卖牟利到“开盒挂人”

法律零容忍

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隐私安全,是违法犯罪行为。这些行为在网上有个代名词,叫“开盒挂人”。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

今年7月24日,广东省丰顺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案件。2022年至2025年期间,被告人柯某通过网络平台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包括户籍信息、手机号码、银行流水等。柯某先在平台上招揽客户,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某软件找上家查询并购买相应的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反馈给客户,从中赚取差价。经统计,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40多万元。公诉机关认为,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柯某刑事责任。“建议判处被告人柯某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并处罚金。”

个人信息买卖,还不只是某些不法分子的牟利行为,更是衍生出了“开盒挂人”这种新型网络暴力。所谓“开盒挂人”,是指通过非法方式,获取他人隐私,在网络上公开发布,攻击他人造成伤害。

小玲是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主播。2023年12月,小玲在后台收到粉丝私信,称她被“网络开盒”了。她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在国外一个社交群组,组内充斥着大量不堪的内容。小玲报警后,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检察院会同网警部门调查,发现了数个“开盒频道”,专门用于公开发布明星、“网红”、社会热点人物的个人信息,吸引用户关注。

调查发现,2023年到2024年3月期间,周某、唐某等6人通过域外软件,非法收集、买卖、提供并公开明星、“网红”、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等800余人的个人信息,浏览量超过400万次。今年4月30日,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之后,检查机关又提起公益诉讼,判决周某等6人在国家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10万元。

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从阻断“开盒”信息传播、完善预警机制、加大惩治力度、优化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等多个维度明确工作要求,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进一步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同时,召开专题部署会议,要求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豆瓣等多家平台,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

马林冰说: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 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传输他人的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如果出于威胁或抹黑他人等不正当目的而搜集他人个人信息,就侵害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损害赔偿。对于个人信息的贩卖者,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互联网平台对于显而易见的侵权行为,应当在接到侵权通知后应及时下架相关产品。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