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5年9月起,“全国科普日”正式升级为“全国科普月”。金秋九月,让我们一同走进科学家与学会携手共进、共同成长的篇章,感受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勇攀高峰的拼搏,见证学会积极搭建桥梁、打造交流平台的努力,领略他们心怀家国、为科技强国与民族复兴倾注智慧的伟大情怀
自2025年9月起,“全国科普日”正式升级为“全国科普月”。金秋九月,让我们一同走进科学家与学会携手共进、共同成长的篇章,感受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勇攀高峰的拼搏,见证学会积极搭建桥梁、打造交流平台的努力,领略他们心怀家国、为科技强国与民族复兴倾注智慧的伟大情怀。
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分会的
“扛把子”
2005年,周青开始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在担任主任委员期间,周青为汽车安全技术分会的发展付出了诸多努力。他引入国外先进学会管理理念与学术会议组织模式,助力分会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在他的引领下,汽车安全技术分会的学术年会成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盛会。
周青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年会
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有着鲜明的特色:第一是突出产学研结合。周青认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年会过于聚焦学术理论,就会将参与人群局限于教授和研究生,不利于行业内的广泛交流。为此,年会坚持打破壁垒,着力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将其打造为一个连接学术与产业的行业盛会;第二是突出国际化。中国汽车行业是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学术交流同样需要紧跟这一趋势与国际接轨。早在十多年前,周青就开始邀请福特汽车、丰田汽车的专家在年会上做主题演讲,为国内汽车行业人士带来国际前沿的技术和理念;第三是突出开放性。周青希望学会的学术交流可以调动整个行业的参与积极性,在组织会议时采用竞争承办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学会活动在不同地区落地生根、扩大了影响力,还为承办方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这一举措不但提升了年会的质量,也对企业自身起到了宣传作用,增强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立足国际舞台
发出中国声音
周青还积极投身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为中国汽车安全领域发声。2016年起,周青开始担任国际损伤生物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n Biomechanics of Injury,IRCOBI)理事,是第一位出任该组织理事的中国学者。在担任理事期间,他致力于推动亚洲地区学者与欧美地区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参与组织了多次亚洲年会,为亚洲各国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的桥梁,促进亚洲地区汽车安全技术的共同进步。此外,他还积极参与IRCOBI欧洲年会,并在论文评审中,对不同评审专家形成的冲突意见给予最终的评判。
2021年,国际损伤生物力学学会亚洲年会,
周青致开场辞
2023年,周青组织并参加国际损伤生物力学学会欧洲年会
以科学家精神驱散浮躁
以理性态度迈向安全出行
周青认为,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是引领科研人员成长的核心力量,它应在日常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帮助科研人员树立理性求实的态度。他倡导,科研工作者应自觉践行这一精神,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抵制“内卷”与“躺平”等消极心态,将个人追求融入产业发展大局。唯有如此,方能扎实推动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让安全出行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
周 青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国际损伤生物力学学会(IRCOBI)理事,并担任《国际冲击工程学报》副主编。
周青拥有丰富的国际工业界与政府研究机构工作经验,曾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主任研究工程师,后在美国联邦政府交通部Volpe中心担任技术专家。
*本文节选自《学会缘 科技情——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第三卷)》,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制作。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