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731部队的石井四郎,细菌战的罪魁祸首,恶魔中的恶魔(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21:23 1

摘要:《黑太阳731》里面有冻伤实验,然后泡在15度温水里,骨肉分离的画面,新近播放的《731》里面也有。

这两天看了电影《731》,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说实话还是很震撼,

很压抑的,导演能拍成这样也不容易了。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历史比电影里面残酷的更多,

那个文质彬彬的教授石井四郎,更是禽兽中的禽兽,恶魔中的恶魔,

他主导的细菌战更是灭绝人性,要的是让咱们亡国亡种,

而不仅仅是土地或者金钱。

所以原子弹下无冤魂!

(壹)缺乏资源的日本要想取胜,只能依靠细菌战

《黑太阳731》里面有冻伤实验,然后泡在15度温水里,骨肉分离的画面,新近播放的《731》里面也有。

其实不仅仅是15摄氏度,每一个温度都有无数个事例支撑,都是无数个被实验的活人。

只为从实验中得到一句话:“冻伤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在37摄氏度的水中浸泡”,

这也是冈村宁次给上司的报告书中写道的,

而这一发现是“根据使用人体用各种方法经过反复的试验所获得的宝贵的数据而得出”。

冻伤实验对于日本关东军有着现实需要,因为关东军在中国东北镇压抗日武装及与苏军作战时,面临的严重问题便是严寒下冻伤威胁。

而主导实验的人就是石井四郎!

1920年12月,28岁的石井四郎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成为一名陆军军医。

在日本陆军中,军医的最高军阶为中将,而当时石井四郎的口头禅却是:“我非晋升为大将不可。”

为了这个梦想,1924年4月,石井四郎以代培学员的身份再入京都帝国大学到研究生院学习,主要研究细菌学、血清学、防疫学、病理学和预防医学。

石井四郎对这些医学知识的研究很是痴迷,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三年后就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被分配到京都卫戍病院。

也是在那一年,日本爆发了一种奇怪的昏睡病,仅仅几个月,死亡人数就达3000多人。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石井四郎不顾传染的危险,亲临现场对病人进行观察,细菌、微生物致病致死的威力让他深深震撼。

而最终促使石井四郎下定决心从事罪恶的细菌战,源自于他发现一位前军医原田撰写的有关细菌战的报告书,引起他内心的强烈共鸣。

“缺乏资源的日本要想取胜,只能依靠细菌战。”

“日本没有充分的五金矿藏制造武器所必需的原料,所以日本务必寻求新式武器,而细菌武器的第一特点是威力大,钢铁制造的炮弹只能杀伤其周围一定数量的人,细菌战剂具有传染性,可以从人再传染给人,从农村传播到城市,其杀伤力不仅远比炮弹为广,死亡率非常高。第二个特点是使用少量经费即可制成,这对钢铁较少的日本来说尤为适合。”

(贰)东京的细菌战大本营

这个罪恶的思想如同种子一样。在石井四郎罪恶的心里扎根发言。

1927年间,石井四郎频繁往来京都和东京之间,向陆军部和参谋本部兜售细菌战的作用。

“将来的战争必然是科学战,其中的细菌战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努力研究细菌武器。”

“军事医学不仅仅是治疗和预防,真正的军事医学的目的在于进攻。”

石井四郎的言论很符合日军军部,特别是基层军官的狂热,在他本人及众多支持者的奔走呼吁下,研究和利用细菌战的建议,得到了日本陆军总部的肯定与赞赏,陆军省军务局、参谋本部都予以了积极帮助。

石井四郎最初的设想是在陆军军医学校设立一个以他为首的“防疫研究室”,以开展细菌战的研究,并逐步成为日本细菌战的大本营。

1932年8月,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终于设立了,尽管规模较小,尽管石井四郎仅有5名助手,但却是石井四郎罪恶的开始。

为了加紧细菌战的研究,经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批准,在秘密账户上拨款20万日元,用于细菌战的研究。

在各方面经费预算紧张的情况下,石井四郎用于细菌战研究的经费却是在逐年地增加。

1933年8月,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建成一栋面积达1795平方米的新楼,与防疫部原来的建筑相接连,并改称为“防疫研究所”,供石井四郎等人使用。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里一直是石井四郎在东京的细菌战大本营,石井曾洋洋得意地说:它是日本“制造军火工厂的楷模”。

(叁)中马城实验基地

“现在,我们感到,对细菌武器的研究,是必须加以实验的时候了,我们要求军部,把我们全体调到满洲,使我们用来维护细菌武器得以高度的发展。”

1931年918事变爆发后,石井四郎就不再满足仅仅在日本本土研究细菌战,他多次向陆军总部打报告要把实验基地,并花费一个月时间到东北三省调研,最终选择在了哈尔滨。

之所以选择哈尔滨,是因为在那里容易得到细菌研究的“材料”——活人,另一个原因是靠近苏联,一旦与苏军交战,可以直接地实施细菌攻击。

正是因为第二个原因,石井四郎的细菌战计划,也得到了关东军的大力支持。

关东军高层认为细菌战能起着击败苏军的重要作用,细菌战将成为抵消日军在对苏作战中兵力上的劣势。

由于日本军部下克上的传统,关东军同意,日本陆军总部也就不得不同意,最终石井四郎选中了距哈尔滨市70公里以外的五常县背荫河镇,作为大规模进行人体细菌实验场所的基地。

在《731》中,越狱英雄王子阳囚徒的精神支柱和偶像。

1934年秋天,在“中马城”营地看守的日本兵因中秋节警戒松懈,有30余名囚徒越狱,其中王子扬等12人侥幸逃脱。

而“中马城”就在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那里,石井四郎的第一个细菌实验基地。

1933年秋,关东军在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圈定了500多平方千米的地盘,日夜不停地修筑“兵营”,营区不仅有营舍100多间,还有到火车站的专用线和飞机场。

石井四郎本人升级为直接指挥的三百多人的细菌部队部队长,实验重点有三个:

一是放在炭疽、鼻疽、鼠疫和霍乱三四种的接触传染病病菌上;二是利用人体进行毒气瓦斯、毒液实验;三是以人体为“材料”来进行冻伤实验。

背荫河细菌实验场不仅中国人不许靠近,就连火车经过背荫河车站时,也要放下车窗帘,严禁旅客向车外探望。

细菌实验场的日本人员很少外出,并都使用假名,即使与国内家属通信,也要经过关东军的审查。

背荫河细菌实验场因派了一个名叫中马的大尉管理“兵营”,不知底细的当地老百姓都称这座神秘的“大兵营”为“中马城”。

在“中马城”营区中央是监狱和人体实验的综合设施,监狱通常关押着500—600人,牢房很小,“犯人”几乎总是戴着手铐和脚镣。

每个被囚禁的人平均3—5天内采血500cc左右,采血从未停止过,等囚徒衰弱不再具有“研究价值”便注射毒液或枪杀,然后进行解剖,最后送到焚尸炉焚烧灭迹。

这就是在《731》中,所谓的健康换取自由,所谓的自由就是被消失灭迹

、、、、、、、

来源:笑笑生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