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滨州市作协许烟华副主席、博兴县作协舒中主席、沾化区作协刘芳军主席及部分沾化区作协会员的陪同下,来自全国的作家朋友们深入沾化各地,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厚度,用心灵感受“冬枣之乡”的魅力。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 9月27日至28日,“一枣一世界”2025全国作家沾化行进行了精彩的采风活动。
在滨州市作协许烟华副主席、博兴县作协舒中主席、沾化区作协刘芳军主席及部分沾化区作协会员的陪同下,来自全国的作家朋友们深入沾化各地,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厚度,用心灵感受“冬枣之乡”的魅力。
深入枣园,品味自然的馈赠
27日,采风团首站来到沾化下洼东平冬枣园。正值金秋,枣园里硕果累累,红绿相间的冬枣挂满枝头。沾化区作协会员向作家们详细介绍了沾化冬枣的种植历史、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独特的栽培技术。作家们不仅品尝了清脆甘甜的沾化冬枣,更与枣农深入交流,了解冬枣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一位作家感慨道:“一颗小小的冬枣,背后竟有如此丰富的故事。从种植到销售,从传统到创新,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用笔墨去记录。”
来自浙江温州的王身康老师即兴赋诗一首:“改良水土栽红枣,盐碱东平沾化宝。甜美下洼真可夸,乡村共富利民好。”
沿河而行,感受生态的脉动
在徒骇河入海口和渤海渔业区,作家们被沾化独特的湿地生态和渔盐文化深深吸引。沾化区会员向来宾介绍了徒骇河的历史变迁、生态保护措施以及渤海湾渔业发展情况。看着成群的水鸟在湿地间嬉戏,轰鸣的机器在盐田奔忙,作家们纷纷拿出手机、笔记本记录下这动人的景象。
28日上午,采风团来到徒骇河公园。秋日的河岸绿意未褪、波光潋滟,作家们漫步公园,感受“水绿相依、城河共融”的生态之美。
文化寻根,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沾化博物馆,作家们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深入了解沾化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从古老的渔盐生产工具到冬枣产业的发展历程,从红色革命历史到当代建设成就,每一个展品都引起了作家们的浓厚兴趣。
作家们纷纷感叹:“这次采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多元的沾化。这里不仅有甜美的冬枣,快速发展的产业,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创作的宝贵素材。”
以文会友,共话创作感悟
在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中,各地文学爱好者进行了深入的文学交流。大家一起畅谈创作心得,分享文学感悟。来自外地的作家们纷纷即兴创作,用诗歌、散文等不同形式表达对沾化的感受。
“仲秋沾化赴枣园,枣色盈盈似红颜。皮薄肉脆滋味美,一味穿心似蜜甜。”来自河南安阳的杜春成老师也即兴赋诗,引得大家纷纷点赞。
另一位作家则表示:“这次采风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创作素材,更是对生活、对土地的重新认识。沾化人民的朴实热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深深打动了我。”
圆满收官,文学之树常青
滨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许烟华对沾化区作协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表示祝贺,并表示:“沾化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处风景都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等待着作家们去发掘、去书写。”
《散文选刊·原创版》《海外文摘》执行主编蒋建伟对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和协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并寄语与会作家,希望大家把在沾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作笔下的动人篇章。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散文选刊》和《海外文摘》的版面上,读到各位作家笔下那些饱含深情的沾化故事。
随着采风活动的结束,“一枣一世界”2025全国作家沾化行也圆满落下了帷幕。这次活动不仅让全国各地的作家深入了解沾化,更通过文学的桥梁,让沾化的故事传播得更远。期待作家们笔下的沾化故事早日与读者见面,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学了解沾化、走进沾化、爱上沾化!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