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餐饮行业的价值天平上,西贝莜面村始终站在争议的中央。一边是员工口中"堆成小山的华为手机"和"申请即给的年终奖",一边是消费者吐槽的"29元3只蒸饺"与"百元预制菜",贾国龙的经营哲学里,藏着民营企业难以兼顾的两难困境——员工福利的底气源于利润空间,而利润增长
在餐饮行业的价值天平上,西贝莜面村始终站在争议的中央。一边是员工口中"堆成小山的华为手机"和"申请即给的年终奖",一边是消费者吐槽的"29元3只蒸饺"与"百元预制菜",贾国龙的经营哲学里,藏着民营企业难以兼顾的两难困境——员工福利的底气源于利润空间,而利润增长又难免触碰"让利于民"的公众期待。
贾国龙对员工的慷慨,在民营餐饮界堪称标杆。入职半年的新人能在年会获得华为Mate 20 Pro手机,数百部手机与数十部万元保时捷版机型的奖励阵容,彰显着企业对员工的诚意。口罩前的黄金时期,部门总监可自主申请年终奖金额,不到10人的团队能斩获近200万奖励,这种信任式激励远超行业常规。即便是2024年人员调整,离职员工也均能拿到赔偿金,无一人空手离场。对基层员工的关怀更渗透在日常:行业顶尖的宿舍环境、老板挂在嘴边的"先让员工吃好",这些实打实的福利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而这份投入的支撑,离不开西贝长期以来的高定价策略。一碗莜面三四十元、一份黄馍馍二十元以上,人均近百元的消费门槛,让西贝被贴上"西北菜中的爱马仕"标签。贾国龙曾公开表示企业利润率不超过5%,但这一数据建立在远超普通餐馆的定价基础上,其成本结构中,既包含优质食材、食品安全等显性支出,也涵盖了品牌溢价与员工福利的隐性成本。正如他所强调的,"要让基层劳动者多挣钱",而餐饮行业人工成本的上涨,最终必然反映在终端定价中。
这种逻辑在消费者端却遭遇了信任危机。当罗永浩吐槽"花高价吃预制菜",当网友质疑"21元馒头不值当",争议的核心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价格与体验的失衡。消费者愿意为现做工艺、新鲜食材支付溢价,但无法接受高价背后是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菜品,这种"价值落差"让西贝的高定价失去了正当性支撑。2024年西贝销售额全国平均下滑约10%的现实,正是市场对这种失衡的直接反馈。
贾国龙的困境,本质是民营企业在"员工关怀"与"民生责任"间的艰难平衡。他给员工发的每一部手机、每一笔奖金,都需要通过菜品定价来回收成本;而消费者对"让利于民"的期待,又要求企业压缩利润空间。这种矛盾没有完美解——砍福利会背离"善待劳动者"的初心,降价格则可能让员工福利成为无源之水。
西贝的争议终究指向一个朴素命题:好企业既要让员工有尊严,也要让消费者觉得值。当贾国龙清空社交账号的那一刻,或许正是在思考:如何让高福利的温度,与民生期待的热度找到共存的平衡点。
来源:文人之家1Z7P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