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A股市场,存储芯片板块无疑是最具“话题性”的存在。而在这场“内存狂欢”中,德明利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成为焦点——仅9月单月,股价暴涨177%,多次收获“20CM”涨停,成为半导体板块当之无愧的“领涨先锋”。
01 现象直击:存储芯片股的“疯狂九月”与德明利的177%奇迹
2025年的A股市场,存储芯片板块无疑是最具“话题性”的存在。而在这场“内存狂欢”中,德明利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成为焦点——仅9月单月,股价暴涨177%,多次收获“20CM”涨停,成为半导体板块当之无愧的“领涨先锋”。
从交易数据看,德明利的走势极具冲击力:9月初股价尚在35元/股区间震荡,月末已突破97元/股,区间换手率超300%,日均成交额从前期的不足2亿元飙升至15亿元以上。与之呼应的是,存储芯片板块整体躁动:兆易创新同期涨幅超55%,北京君正上涨48%,板块指数涨幅远超沪深300,成为资金“抱团取暖”的新阵地。
不少投资者感慨:“前两年被存储芯片‘套牢’的阴影还没散,今年就迎来这般狂欢?”这波行情究竟是短期情绪炒作,还是产业周期与国产替代共振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妨从底层逻辑拆解。
02 底层逻辑一:存储行业周期反转,供需格局重塑
存储芯片(以DRAM、NAND Flash为核心)是典型的强周期行业,其价格走势与供需关系高度绑定。要理解这波行情,需先看清行业周期的“由衰转盛”。
(1)低谷期的“至暗时刻”
2023年-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行业陷入深度调整:DRAM价格累计下跌超45%,NAND Flash价格下跌超32%。核心原因是供过于求的失衡格局:
供给端: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国际大厂此前扩产激进,产能严重过剩;
需求端:消费电子(手机、PC)需求持续疲软,AI产业尚处早期,存储增量需求不足;
结果:行业库存高企(峰值时库存周期超52周),厂商被迫降价清库存,国内不少存储产业链企业陷入亏损。
(2)反转期的“关键拐点”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供需格局迎来三重共振:
供给端收缩:三星、美光、SK海力士集体启动“减产计划”,2025年Q1 DRAM产能缩减15%,NAND Flash产能缩减10%。大厂逻辑明确:通过收缩产能保利润,避免“价格战”持续消耗。
需求端爆发:
AI革命:大模型训练对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存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3%;
消费电子复苏:2025年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止跌回升(同比增长5.2%),PC市场也出现回暖迹象,存储“刚需”复苏;
物联网与汽车电子:智能汽车、智能家居设备渗透率提升,存储芯片应用场景持续扩容。
库存去化超预期:截至2025年Q2,全球存储芯片行业库存周期从52周降至30周,接近健康区间。随之而来的是价格反弹:2025年Q3 DRAM价格环比上涨12%,NAND Flash价格环比上涨8%,机构预测Q4涨幅将进一步扩大至15%和10%。
这种“供给收缩+需求爆发+库存去化”的组合拳,是存储行业周期反转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德明利等个股股价飙升的“底层逻辑”。
03 底层逻辑二:国产替代加速,德明利的“突围密码”
在存储芯片的全球竞争格局中,三星、美光、SK海力士长期占据主导。德明利等国产企业能“异军突起”,离不开国产替代的时代红利。
(1)德明利的“业务壁垒”
德明利聚焦存储控制芯片和存储模组两大核心业务,在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
存储控制芯片:是存储设备的“神经中枢”,决定产品的兼容性、速度与稳定性,技术壁垒较高。德明利的控制芯片已实现对USB、SATA、PCIe等多接口的全覆盖,在消费级市场市占率稳步提升;
存储模组:涵盖U盘、固态硬盘、内存卡等终端产品,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德明利的模组产品以“高性价比+定制化”为卖点,进入国内主流数码品牌商供应链。
(2)国产替代的“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大基金三期”重点倾斜存储芯片领域,地方政府也出台补贴政策扶持国产存储企业。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国内终端厂商(如手机、PC品牌)对国产存储的采购比例显著提升。
德明利的优势在于快速响应与成本控制。相比国际大厂,其在定制化服务、交货周期上更具弹性,这使其在消费级存储市场抢占了更多份额。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德明利营收同比增长120%,净利润同比增长280%,毛利率从18%提升至25%,业绩爆发直接印证了其在国产替代中的“突围成效”。
(3)差异化竞争的“生存智慧”
德明利并未直接挑战国际大厂的高端通用存储市场,而是选择细分领域深耕:
挖掘消费级存储的“长尾需求”,为小众品牌提供高性价比的定制化存储方案;
布局工业级存储市场,针对工业设备“高稳定性、宽温域”的需求,开发专用存储模组,目前已进入部分工业设备厂商供应链。
这种“避其锋芒,剑走偏锋”的策略,让德明利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找到了增长空间,也为其股价的爆发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04 与投资者的“强关联”:这波行情能赚多久?怎么参与?
面对存储芯片股的“狂欢”,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行情持续性”与“参与方式”。我们从周期规律和投资策略两个维度展开分析。
(1)周期持续性:短期炒作还是长期趋势?
参考存储行业历史周期(如2016-2017年上行周期持续约18个月),本轮周期的“上行窗口”或才开启:
需求端:AI对存储的需求是“长期增量”,消费电子复苏和物联网扩张是“慢变量”,短期难以逆转;
供给端:大厂产能收缩是“战略决策”,且存储芯片产能建设周期长达1-2年,短期供给难以快速匹配需求;
库存端:当前库存虽有下降,但仍处于“去化中期”,价格上涨趋势或延续至2026年上半年。
但需警惕“周期反转”的潜在风险:若需求不及预期(如全球经济衰退冲击消费电子),或大厂重启扩产,行情可能快速降温。
(2)投资策略:如何“借势”分享红利?
个股选择:若布局个股(如德明利、兆易创新等),需聚焦业绩兑现能力与估值合理性。以德明利为例,当前市盈率(TTM)超80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45倍,高估值意味着高波动,需密切跟踪其财报业绩(如2025年三季报净利润是否达到市场预期的5.2亿元);
ETF工具:若想分散风险,可关注半导体ETF(如科创50ETF中半导体成分股),通过指数化投资分享板块红利,同时规避个股“黑天鹅”;
操作纪律:周期股投资需“顺势而为,严守纪律”。可设置“止盈线”(如板块指数涨幅超50%后分批止盈)和“止损线”(如个股跌破20日均线止损),避免“过山车”式亏损。
05 风险预警:狂欢背后的“暗礁”
在行情“火热”之际,更需清醒认知潜在风险:
(1)行业周期风险
存储行业的“周期性”是固有属性。一旦DRAM、NAND Flash价格涨幅超过需求承受能力,大厂可能重启扩产,供需格局或再度失衡,价格暴跌的“轮回”可能重演。
(2)技术迭代风险
存储技术迭代速度极快,HBM(高带宽内存)、3D NAND的技术演进可能使现有存储产品快速“过时”。若企业在技术迭代中掉队,业绩增长将难以为继。
(3)业绩兑现风险
部分存储概念股的股价涨幅已大幅透支“业绩预期”。以德明利为例,市场对其2025年全年净利润预期为8.5亿元,若最终业绩低于预期,高估值泡沫或被刺破。
(4)宏观经济风险
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工业设备需求可能再度疲软,存储芯片下游需求将受冲击,行业周期的“上行期”或被提前终结。
来源:星愈情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