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在山海关投降清朝,为何他的手下将领无人反对,集体投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20:03 1

摘要:但李自成最终也没能坐稳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十几年而得来的江山,因为他并没能成功招揽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当然其中原因很复杂,又牵扯到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宗敏、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吴三桂的爱人陈圆圆等人,。

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灭亡。

但李自成最终也没能坐稳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十几年而得来的江山,因为他并没能成功招揽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当然其中原因很复杂,又牵扯到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宗敏、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吴三桂的爱人陈圆圆等人,。

总之,最终吴三桂并没有选择投靠李自成,而是在最关键的时刻,选择投降了清朝,依靠清朝的力量在山海关战役中,战胜了李自成,最终清军成功入关,并取代明朝,成为一统江湖的大型王朝。

今天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李自成等人在招揽吴三桂过程中到底犯过什么错误?也不去探讨刘宗敏倒地对陈圆圆做过些什么?也不去分析吴三桂投降清朝是不是为了陈圆圆?

我抛出一个大家所并不关注、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为何拥有五万精锐的关宁铁骑,在吴三桂选择投降清朝时,无论是他手下的将领,如副将、参将、游击等武将,还是和他同行的辽东官员或者他的师爷、幕僚等文官,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吴三桂投降清朝,这确实是个非常诡异的现象,让人无法理解。史书上没有记载,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时,他手下的将士有发动过兵变的现象。

毕竟明朝和清朝是世代仇敌,两个国家之间的有着长达三十多年的血海深仇,你吴三桂为了个人的利益,一个人想要投降清朝比较好理解,但你说五万关宁铁骑,几乎人人都和清军有着仇恨,怎么可能都像吴本桂那般厚脸无耻当汉奸,实在令人无法理解。

要知道,和吴三桂同时代的明末极品无耻军阀左良玉,一向以军纪败坏闻名,在左良玉病逝,其子左梦庚投降清朝时,还是有左军的部分将士选择了投靠南明,继续对抗清朝。

难道说这五万关宁铁骑都是贪生怕死、贪图富贵的天生的叛徒汉奸吗?

我想应该有以下原因:

一、吴三桂最初投降清朝时,打的是”联合清朝攻打大顺,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这个旗号有一定的迷惑性,让吴三桂的很多手下将领和官员并不知道清军的真正意图。

很多将士甚至有这样的幻想:领导吴三桂在模仿当年唐朝的郭子仪,郭子仪当年向回纥借兵赶跑吐蕃军队,收复长安。

得知北京城被攻破后,吴三桂的同事总督蓟辽王永吉便有向清军借兵的想法,吴三桂内部也有人提出向清军“借师助剿”的建议时,吴三桂向自己的好友兼幕僚方光琛咨询时,方兴琛也向吴三桂建议:“莫若请北兵进关,共歼李贼,事成则重酬之。”

大家都想着借兵对付李自成,到底其中有多少人是真的想投降清朝,也无法判断。

如果吴三桂真的只是有“借师助剿”的想法,那么确实手下将领和官员不会出面反对,借助清军的力量,干掉李自成,收复北京,大家都是明朝再度中兴的大功臣,个个光宗耀祖,这种好事谁会反对。

至于吴三桂最初是否有这种想法,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他手下的部分将领和官员确实有这种想法,所以也就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毕竟没有穿越者,也没有事后诸葛亮,当大家惊恐地发现,清军入关打跑李自成大顺军后,怎么赖在北京城不走了,不是说好的只是借兵吗?领导吴三桂怎么也剃发当清朝的官员?一切为时已晚,就是关宁铁骑中有部分真正忠心于明朝的将士想奋起反抗,也失去了最佳时机,一些人无奈的接受事实,一些人则选择逃离。

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将士,大部分只忠心于吴三桂,对明朝的忠心程度很淡薄。

吴三桂出身辽西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又是辽东名将祖大寿的外甥,不到二十岁就跟随祖大寿征战沙场,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在遵化战役中立功,封为守备,后升游击,崇祯五年(1632年),因镇压孔有德叛乱有功,升副总兵。

崇祯十二年(1639年),吴三桂在洪承畴的推荐下,升辽东宁远团练总兵,成为关宁铁骑的高级将领。

崇祯十三年(1640年),吴三桂跟随洪承畴参加松锦大战,虽然实力,吴三桂依然成功逃跑,保存实力,成为明末关宁铁骑有头号军事将领。

吴三桂在辽东征战多年,在关宁铁骑中的威望仅次于舅舅祖大寿,祖大寿投降清军后,吴三桂几乎把关宁铁骑变成了他的私人武将。

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胡心水、夏龙山,是吴三桂的绝对心腹,杨坤和郭云龙曾受命去多尔衮军中商谈向清军借兵的事宜,而胡心水和夏龙山的儿子胡国柱、夏相国后来分别成了吴三桂的女婿。

最得力的文人幕僚方光琛,其实也没什么战略眼光,也倾向于向清朝借兵,最后也投降了清朝。

以上几位高级将领和官员,都是贪图荣华富贵、厚脸无耻之徒,对吴三桂十分忠心,对明朝基本上没什么忠心程度,就是此时吴三桂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要当叛徒投降清朝,他们估计也不会反对。

当然,关宁铁骑中,肯定有部分低级军官和将士对吴三桂投降清朝的行径十分不耻,但他们人微言轻,而且手中军事力量不足,即使想反抗,估计也不可能成功。

《李自成》小说中,吴三桂手下有位名叫吴国忠的千总,在大顺军攻打山海关时,不愿意让清军入关,他和手下四百多人选择了反抗,想迎接大顺军入城,但寡不敌众,最终被吴三桂派兵镇压,全部处死!

但不知道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来源:东吴春秋历史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