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有一个令人振奋的科技消息传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成功研制出全超导磁体系统,并在九月二十七日凌晨实现了三十五点一特斯拉的稳态强磁场,持续稳定运行了三十分钟。这个三十五点一特斯拉的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的七十万倍,刷新了我国在稳态强磁场技术上
我国全超导磁体重磅突破,创稳态强磁场世界纪录。
今天有一个令人振奋的科技消息传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成功研制出全超导磁体系统,并在九月二十七日凌晨实现了三十五点一特斯拉的稳态强磁场,持续稳定运行了三十分钟。这个三十五点一特斯拉的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的七十万倍,刷新了我国在稳态强磁场技术上的纪录。
这项研究由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了合肥国际应用超导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在技术上实现了一项重要创新,他们采用了高低温超导磁体同轴嵌套的结构,并通过优化协同调控工艺克服了极端条件下应力分布不均匀、电磁干扰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实验过程中磁体系统还成功实现了安全退磁,验证了整个技术方案的工程可靠性。
从官方信息了解到,超导磁体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就像一个磁笼子,能够安全地容纳高温等离子体在其中燃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长期专注于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近年来陆续研发了包括一百千安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纳欧级低阻超导接头技术等,实现了超导磁体从材料、设备到系统的完全国产化。
同时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也就是ITER计划的中国工作组重要成员单位,该研究所承担了超导体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等多个关键采购包的研制任务。
这项成果不仅将推动我国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进程,比如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灵敏度有望显著提升,还在航天推进超导磁悬浮、清洁能源传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它为未来核聚变能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来源:鉴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