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报纸总收入达到710亿元,相当于每天进账近2个亿。
还好!还好!
报纸生存情况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和悲戚。
《传媒》2025年17期刊发论文《系统性变革中的中国报业:结构优化与功能跃迁》,文中指出: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报纸总收入达到710亿元,相当于每天进账近2个亿。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14种报纸利润过亿,这14种报纸赚走了整个行业85%的利润。
看来,不是报纸不行了,而是两极分化情况越来越明显了。
不行的那些报纸难以为继——
大量地市级报纸、行业内刊及边缘类媒体陆续休刊、转型或退出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
日子好过的报纸情况还是不错。
《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凭借纸质版稳定发行、新媒体布局较早等优势,构建起稳固的盈利支撑。
哪些报纸最赚钱?
很多人想不到:
2024年,《上海证券报》利润为8.9亿元;
《中国证券报》为8.6亿元;
《证券时报》为4.5亿元;
以上三者合计贡献了专业类报纸利润总额的绝大部分。
还有一个现象是,
报纸的江湖正在剧烈分化。
报纸“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越来越明显。
广东、浙江、江苏三地的报纸收入占了全国四分之一还多。
而青海、宁夏等地,很多报社还在靠财政补贴过日子。
中西部地区报纸经营普遍面临困难。
我对门邻居老周是位老股民,每年都订《中国证券报》。
他说:“别看手机上财经消息满天飞,但上市公司正式公告,还得看这几份报纸的白纸黑字。”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这种“权威背书”,成了证券类报纸的护城河。
在医疗领域,人民日报旗下的《健康时报》玩出了新花样。
他们不再只是印报纸,而是组织线上义诊、直播科普,去年新媒体利润增长了17%。
就像我们小区张阿姨说的:“现在看健康讲座,都认准他们家的牌子,比网上那些来路不明的养生号靠谱多了。”
最让我触动的是,这个行业正在静悄悄地“换血”。
全国报业从业人员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2.5万人。
传统发行岗位确实在减少,但采编和技术岗(尤其是新媒体视频类)在扩张。
当然,报纸行业问题也不少。
从全国层面来讲,去年人均工资下降了3.8%(更多人的感受可能是不止这个幅度)。
特别是地市级媒体,很难留住懂新媒体的年轻人。
如今,全国建了120多家国际传播中心,报社常常是里面的主力。
这说明什么?
在关键时刻,大家还是相信专业机构生产的内容。
毋庸讳言,报纸这个行当,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蜕变。
它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的新闻纸,而是变成了政务传播者、内容IP开发者、社区服务连接者。
有些报纸确实走到了尽头,但另一些正在重生。
下次再有人说“报纸要死了”,你不妨告诉他:不是报纸不行了,而是你印象中的那种报纸正在进化。
就像街角的报刊亭可能少了,但专业媒体的声音,正通过更多渠道传到我们耳边。
时代淘汰的从来不是内容本身,而是跟不上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
说实话,如今的报纸,厚度变了,生产方式变了,但每天准时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这份坚守,本身就有价值。
来源:哈哈禾1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