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ETF攻略:涨得猛+有潜力的行业名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8:10 1

摘要:后台最近被问爆了:“牛市都来了,手里的基金才涨5%,别人的都翻倍了”“想追热点又怕站岗,到底该买哪个板块”“听说ETF比股票稳,可那么多代码根本分不清”。

后台最近被问爆了:“牛市都来了,手里的基金才涨5%,别人的都翻倍了”“想追热点又怕站岗,到底该买哪个板块”“听说ETF比股票稳,可那么多代码根本分不清”。

这话戳中了太多人的痛点。明明大盘蹭蹭往上涨,自己要么选不对方向,追涨杀跌一顿操作,手续费交了不少,收益还跑不赢存款;要么抱着冷门基金死扛,看着别人赚钱只能干着急。更头疼的是,打开交易软件,行业ETF密密麻麻几百只,光名字就绕晕了,根本不知道哪些是真强势,哪些是装样子。

其实牛市赚钱的核心,从来不是“瞎忙活”,而是“选对工具、踩准节奏”。ETF就是普通人在牛市里最靠谱的“赚钱工具”——既能跟上行业风口,又比个股风险小。今天就把压箱底的攻略掏出来,先拆穿选ETF的致命误区,再揭秘当前涨势最猛的“领跑型”ETF和藏着机会的“潜伏型”ETF,最后给出门槛为零的实操方法,帮你在牛市里踩对节奏赚真钱。

一、先泼冷水:牛市买ETF亏钱,问题出在这3个误区

很多人觉得“牛市闭眼买ETF都能赚”,但数据里藏着真相:去年牛市期间,仍有40%的ETF投资者没赚到钱,甚至亏了本金。不是ETF不行,是你从一开始就踩错了坑。

1. 误区1:追“短期暴涨”的ETF,接了最后一棒

“近一周涨20%”“近一月涨幅榜首”——这种标签最容易勾住新手的眼球。但牛市里的短期暴涨,很多是“情绪炒作”出来的,根本没业绩撑着,涨得快跌得更快。

比如前阵子某冷门行业ETF,因为一则政策传闻突然暴涨15%,无数人跟风杀入,结果传闻被证伪,第二天就跌停,追进去的人直接被套在山顶。真正能长期涨的ETF,靠的是行业景气度和业绩支撑,不是短期情绪炒作。把“短期涨幅”当选股标准,本质上就是给别人接盘。

2. 误区2:把“低价格”当“低估值”,抄底抄在半山腰

还有人盯着ETF的“价格”选,觉得“1块钱的ETF比3块钱的便宜,更值得买”。这完全是搞错了逻辑——ETF的价格高低,跟它值不值钱没关系,核心看跟踪的行业估值。

就像环保ETF,有的价格跌到1块出头,但行业估值处于近十年高位,业绩还在下滑,看似便宜实则很贵;而有的芯片ETF价格涨到3块多,但行业增速超50%,估值刚回到合理区间,反而有上涨空间。把“价格低”等同于“能抄底”,很容易掉进“估值陷阱”,抄底抄在半山腰,越跌越套。

3. 误区3:只看“行业热度”,忽略“ETF本身质地”

选ETF不是选行业,就算行业再火,ETF本身质地差,也赚不到钱。我见过有人买了某热门行业ETF,行业涨了20%,他的ETF只涨了8%,究其原因,是这只ETF跟踪误差太大,还收着高额手续费,收益全被“损耗”光了。

新手选ETF往往只看行业,却忽略了最关键的“硬指标”:跟踪误差大不大?基金规模够不够?手续费高不高?这些细节直接决定了你的收益能不能落袋。选对行业却选错ETF,就像拿着漏勺舀水,再努力也白搭。

二、真相1:涨势最猛的3类“领跑型”ETF,吃透逻辑再进场

牛市里想赚快钱,就得跟着“领跑型”ETF走——它们背后的行业景气度高、业绩爆发力强,是资金追捧的核心方向。但不是所有涨得好的都能追,这3类才是真靠谱。

1. 芯片/AI ETF:AI算力爆发,涨势有业绩撑着

今年以来,芯片ETF堪称“涨幅天花板”,比如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的某ETF,近一年涨幅高达136.92%,远超大盘表现。能涨这么猛,根本原因是“需求爆发+国产替代”的双重逻辑在发力。

从需求端看,AI大模型、数据中心建设对芯片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5年预计增长9.5%-11.8%,算力芯片更是供不应求。从政策端看,半导体被列为国家战略重点,目标是2025年实现50%-70%的自给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这类ETF的成分股大多是芯片设计、制造和设备领域的龙头,比如北方华创、中芯国际等,2025年上半年业绩普遍增长40%以上,订单排到了明年。选这类ETF,重点看两个指标:一是跟踪误差,优先选年化跟踪误差低于0.3%的,确保能精准跟上行业涨幅;二是基金规模,选20亿以上的,流动性更好,避免想卖卖不出的情况。

2. 高端制造ETF:国产替代加速,政策给足底气

高端制造(工业母机、机器人)是今年的“隐形黑马”,相关ETF近半年涨幅普遍超50%。这背后是中国“智造”从“进口依赖”到“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政策给足了底气。

2025年“中国制造2025”升级版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70%。要知道,2024年国内工业母机进口占比还超40%,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率仅55%,这意味着每年超千亿的市场空间将向国产企业倾斜。

比如某工业母机ETF,重仓的科德数控等企业,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占率从8%提升到15%,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同比增长90%,业绩爆发力极强。这类ETF适合长期持有,只要国产替代的逻辑不变,涨势就有支撑,但要避开规模太小(低于5亿)的品种,流动性太差容易踩坑。

3. 创新药ETF:技术突破+国际化,长期潜力大

创新药ETF今年以来稳步上涨,近一年涨幅超30%,虽然不如芯片ETF激进,但胜在“稳中有进”,背后是“技术革命+国产崛起”的双重驱动。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00亿元涨到2024年的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其中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细分领域增速更是超50%。以前国内创新药多是“跟风仿制”,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原创突破”,比如恒瑞医药的ADC药物“瑞维鲁胺”上半年销售额达12亿元,还提交了美国上市申请,国际化打开了新空间。

选创新药ETF,要盯紧成分股的“研发实力”,优先选重仓研发投入占比超15%、有核心产品获批的企业的ETF。这类ETF短期可能有波动,但长期来看,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医疗需求升级,涨势会更稳健。

三、真相2:藏着机会的3类“潜伏型”ETF,现在布局正当时

牛市里除了追领跑者,更要学会“潜伏”——有些行业ETF现在估值低、没人关注,但逻辑正在改善,一旦轮动到,收益可能不比领跑型差。这3类“潜伏型”ETF值得重点看。

1. 环保ETF:估值压到地板,政策风要来了

环保板块绝对是当前的“冷门宝藏”,近十年估值历史分位仅18.2%,处在全市场最低位,几乎没人关注。但冷门不代表没机会,政策端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十四五”规划里明确提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上半年各地出台的环保政策超80项,涉及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多个领域,资金支持力度也在加大。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环保行业的需求会持续释放,而目前板块估值还没反映这些利好,正是潜伏的好时机。

选环保ETF,优先选跟踪“污水处理、固废资源化”等细分赛道的,这些领域政策落地快、业绩确定性强。同时看基金规模,选10亿以上的,避免清盘风险,耐心持有等待轮动即可。

2. 农业种植ETF:估值低位+需求刚性,安全垫够厚

农业种植ETF也是被低估的“潜力股”,近十年估值历史分位23.4%,在牛市里几乎没怎么涨,安全垫很足。它的核心逻辑是“需求刚性+价格预期”,人总要吃饭,粮食需求永远不会消失,这是最稳的基本盘。

虽然目前国内粮食丰收预期强,粮价相对平稳,但全球地缘局势动荡,粮价上涨的预期一直在累积。一旦国际粮价反弹,国内相关企业的业绩会直接受益,板块估值也会跟着修复。而且农业板块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小,就算市场回调,抗跌性也比成长类ETF强。

这类ETF不用追涨,等回调到10日均线附近分批布局就行,持有周期可以放长到6-12个月,赚的是“估值修复+价格上涨”的钱。

3. 银行ETF:低估值+高股息,牛市后期必补涨

银行ETF最近跌回了底部,很多人觉得“太稳了涨不动”,但在牛市里,“低估值”就是最大的优势。目前银行板块市盈率不到6倍,股息率普遍在5%以上,比存银行理财收益还高,安全边际拉满了。

银行股的业绩其实很稳健,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5%以上,不良贷款率还在下降。而且牛市里资金总会“轮动”,前期炒完成长股,后期往往会流向低估值的金融股,银行板块的补涨需求很强烈。

选银行ETF,优先选跟踪“国有大行+优质股份制银行”的,比如沪深300银行指数ETF,成分股都是业绩稳定的龙头,抗风险能力强。适合保守型投资者,既能享受牛市红利,又不用担心中途回调的风险。

四、核心技巧:3步选出优质ETF,避开90%的坑

不管是选“领跑型”还是“潜伏型”,选对ETF本身才是关键。很多人买ETF亏了,不是行业选错了,是没看懂这3个硬指标,踩了“垃圾ETF”的坑。

1. 第一步:看“跟踪误差”,越准越好

跟踪误差是ETF的“生命线”,它反映的是ETF净值和跟踪指数涨跌幅的差距,误差越小,说明ETF复制指数越精准,你的收益才不会被“损耗”。

比如某芯片ETF年化跟踪误差0.12%,几乎跟指数涨跌幅一模一样,行业涨20%,你就能赚近20%;而另一只同类ETF跟踪误差2%,行业涨20%,你可能只赚18%,长期下来差距很大。选ETF时,一定要看近3年跟踪误差,优先选低于0.5%的,超过1%的直接pass。

2. 第二步:看“基金规模”,太小的别碰

基金规模直接决定了ETF的流动性和清盘风险。规模太小(低于2亿)的ETF,交易不活跃,想卖的时候可能没人接盘,甚至会因为“规模不达标”被清盘,到时候连本金都可能被套住。

像那些涨势好的芯片ETF,规模大多在200亿以上,比如某芯片ETF规模达254.21亿元,流动性极好,随时能买卖。选ETF时,规模至少要在5亿以上,10亿以上的更稳妥,这是避开清盘风险的底线。

3. 第三步:看“费率”,越低越划算

ETF的费率看似不起眼,但长期下来会侵蚀不少收益。费率主要包括管理费和托管费,不同ETF的费率差距很大,有的年费率1.5%,有的只要0.2%,差了7倍多。

以10万元本金、年化收益15%为例,年费率0.2%的ETF,10年后收益约30万元;年费率1.5%的ETF,10年后收益约24万元,差了6万元。选ETF时,优先选管理费+托管费低于0.6%的,能省不少钱,长期收益更可观。

五、实操指南:牛市ETF赚钱套路,3招教你躺赚

选对了ETF,不会操作也白搭。牛市里的节奏很快,追涨杀跌容易亏,这3个实操技巧,帮你既能跟上涨幅,又能守住收益。

1. 建仓:“分批买”比“一次性满仓”更稳

牛市里没人能精准买到最低点,一次性满仓很容易在回调时心态崩掉。正确的做法是“分批建仓”,比如打算投10万元买芯片ETF:

- 第一次建仓:在行业回调5%时,买3万元(30%仓位);

- 第二次建仓:如果再回调3%,补3万元(总仓位60%);

- 第三次建仓:如果继续回调2%,补剩下的4万元(满仓)。

这样就算短期回调,也能摊低平均成本,上涨时能更快盈利。如果没等到回调,直接上涨了,也别追,等下一次回调再补,宁可不赚短期的钱,也别追高站岗。

2. 持有:“看逻辑”不“看净值”,别被波动吓走

很多人拿不住ETF,是因为每天盯着净值看,跌2%就焦虑,跌5%就割肉。但牛市里的回调很正常,只要行业核心逻辑没变,回调就是加仓机会,不是割肉信号。

比如芯片ETF的核心逻辑是“AI需求+国产替代”,只要这两个逻辑还在,就算短期跌10%,长期也会涨回来。2025年上半年芯片ETF就有过一次15%的回调,当时很多人割肉,结果没多久就创了新高,割肉的人完美踏空。持有期间,每周看一次行业新闻就行,别天天盯盘,心态会更稳。

3. 止盈:“目标止盈”+“移动止盈”,守住收益不贪心

牛市里最容易犯的错是“贪心”,涨了想再涨,结果把收益又吐回去。正确的止盈方法是“目标止盈+移动止盈”结合:

- 目标止盈:比如设定30%的止盈线,涨到目标就卖一半,落袋为安;

- 移动止盈:剩下的一半,设置“跌破10日均线清仓”,要是继续涨,10日均线也会跟着上移,既能享受后续涨幅,又能在回调时守住收益。

比如你买的芯片ETF涨了30%,先卖一半赚1.5万元,剩下的一半如果跌破10日均线,就全部卖掉,避免回调把收益吞掉。止盈不是“卖在最高点”,而是“守住大部分收益”,这才是牛市赚钱的关键。

六、结尾:聊聊你的牛市布局

牛市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清醒的头脑”和“靠谱的工具”。领跑的芯片、AI ETF,赚的是行业爆发的钱;潜伏的环保、农业ETF,赚的是估值修复的钱;稳健的银行ETF,赚的是低估值补涨的钱。选对方向、用对方法,普通人也能在牛市里赚到真金白银。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现在手里持有哪些行业ETF?是追了涨势猛的成长类,还是布局了低估值的价值类?或者你觉得还有哪些被低估的行业ETF值得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互相交流才能少踩坑!

来源:陀螺3409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