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山东省烟台市社会组织总会携手烟台现代画院发起的“党建领航·艺绘乡居”主题墙绘活动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初家汤村开展,参与者用画笔为乡村添彩。 供图/烟台市民政局
▲9月20日,山东省烟台市社会组织总会携手烟台现代画院发起的“党建领航·艺绘乡居”主题墙绘活动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初家汤村开展,参与者用画笔为乡村添彩。 供图/烟台市民政局
“一进村,迎面便撞进画里。”这是众多游客对山东省栖霞市庙后镇后许家村的印象。富有乡土气息的农具壁画、彰显四时八节的民俗壁画、反映抗战主题的历史壁画……次第展开,像一页页翻开的书,讲述着这个村庄的故事。
近年来,烟台市社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多维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烟台现代画院助力后许家村创作各式壁画、成为网红旅游村,就是响应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号召,积极探索“文旅研产”结合发展,用自身特长描绘乡村振兴发展新画卷的生动实践。
建强乡村发展的“火车头”
村级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烟台市多家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发展时,把功夫用在助力村级党组织建设上,以党建引领农村全面发展。
牟平区王格庄镇下费格庄村过去靠天吃饭、靠财政拨款、靠上级救济,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无丰富文化生活、无良好的基础设施。烟台市潍坊商会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依托12个分会及210多家会员企业,连续多年对该村进行帮扶,助力其发展成为牟平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头雁领航‘金雁村’”、市级“精神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
“把帮扶的根本点放在村党支部建设上,把着力点放在破解村发展的难题上。”烟台市潍坊商会负责人总结与下费格庄村结对帮扶经验时说,商会党总支与村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经常组织学习交流,商讨发展路径,使该村党支部“一班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带领群众振兴本村的信心。
为提高下费格庄村党员的带富意识和能力,商会党总支与村党支部经常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在现场指导解决问题。商会党总支书记鲁炳砚等人多次带着农业种植专家,走进党员种植的果蔬大棚,手把手传授新型种植技术。
商会还支持该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帮助建成集党史村史展示、特色产品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村史馆,成为乡村研学游的打卡地。
在烟台市社会组织中,助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事例还有很多。为带动乡村群众致富增收,烟台市莱山区金心公益发展中心实施“人才联盟连农需,志愿助农解民忧”乡村振兴项目,指导解甲庄街道建立“乡约解甲庄”人才联盟,成立文旅产业联合社,吸引各类人才回归乡村,参与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联合社成立“回乡人才”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每季度联合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每年推进一个联建共建项目,促进与村企的合作。目前,联合社已实施公益绿化、现代果业助农等10余个共建项目,推动“农业+旅游+研学”产业落地。
让小山村吃上“艺术饭”
后许家村三面环山,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丰厚,却因缺少有效路径,经济一度滞后,村民收入较低。2021年—2022年,烟台现代画院立足后许家村实际,从艺术切入,创作近百处壁画,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
壁画融入了良好家风、和美乡村、移风易俗等内容,成为村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后许家村的村民欢喜地说:“这些壁画起初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前来观看,后来越传越远,许多外省的人也前来游览。”
2023年,烟台现代画院持续深耕,帮助村里长远规划文旅发展路径,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特色民宿,并对村里的道路、庭院进行艺术化改造,建设乡村美术馆、咖啡屋,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办展览、民俗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烟台现代画院原院长刘泽文还牵头在村里创办“山东手造”——古瓦彩绘培训班。十几个农家画工跟随专业画家学习,在老青瓦片上勾画京剧脸谱、十二生肖和各种吉祥纹样,产出作品数千件。
文化挖掘与旅游开发,为后许家村带来长效发展与稳固收益。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军说:“没想到,我们这小山村吃上了‘艺术饭’。”据统计,2024年,后许家村实现增收 170 余万元。
之后,烟台现代画院又相继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南长山街道孙家村、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初家汤村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打造“美育艺术村”。
社会组织以艺术赋能,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烟台市诗词学会组织会员走进全市6700多个自然村,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创作诗词作品,助力乡村文化推广。
招远尚美绒绣博物馆的创始人宋洪涛是非遗烟台绒绣的第四代嫡系传承人,他教授招远市的困难残疾人学习绒绣技艺,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从事手工劳动、增加收入。
为了减轻学员负担,博物馆还推出三项举措:一是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残疾人提供交通补贴、公交车站免费接送服务;二是联系乡村、社区,为出门不便的残疾人设点培训;三是在城区常年设立绒绣培训工坊,随时为有意向学习的困难残疾人解决技术问题。截至目前,招远尚美绒绣博物馆已培训困难残疾人50余名,辐射带动近1000人就业,为乡村振兴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超100万元。
以网络赋能农产品走出乡村
“长不好担心没收成,丰收了担心卖不出去。”烟台市电子商务协会针对困扰广大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主动联系蓬莱区大辛店镇夏侯村,对滞销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摸底。
发现夏侯村有4名村民投资冷库储存苹果,却遭遇销售困境的情况后,协会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资源整合能力,多管齐下,帮助打造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注册抖音店铺账号,培训3名老支书直播带货,策划限时折扣销售等多样营销,设计统一标识的产品包装,联系物流企业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送成本……
“让流量进村、让产业出村、让农户增收。”说起运用短视频与粉丝互动,夏侯村的老支书表示,手机、数据、直播已成为村里新的生产要素,全年可实现销售额500万元以上。
网聚“V力量”,各有各的招。烟台市新媒体协会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发现,烟台虽然乡村资源丰富,却缺乏有效传播,文旅特色产业及优质农产品难以进入大众视野。于是,协会组织会内“烟台早知道”等不同行业、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网络大V和正能量网络达人,从不同角度展示烟台乡村之美,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和相关话题传播,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海产品销售。
通过网络赋能,烟台市苹果、樱桃、秋月梨等特色农产品插上了“翅膀”,从田间飞向“云端”。今年7月底,烟台市社会组织总会联合烟台市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开展电商培训,为全市80余名电商企业及乡村电商从业者赋能充电,以大量鲜活的案例、农产品直播流程模拟,剖析直播带货的“人、货、场”模型,帮助大家掌握直播销售的运营技巧。
从资金支持到人才培养,从艺术创作到网络赋能,烟台市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多维赋能乡村振兴。烟台市民政局2024年举办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大赛,征集优秀案例并予以推广,推动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报记者 姜雪芹)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