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靳玉志亮相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华为乾崑智驾引领行业未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8:09 1

摘要:九月,是属于科技圈的,更是属于汽车圈的!伴随着各品牌相继发布新款车型和突破性技术,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也在海南海口如期举行。这场汇聚全球汽车产业精英的盛会,不仅有众多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亮相,更有对未来出行生态的前瞻。其中在“前瞻科技与融合创新”主题论坛上

九月,是属于科技圈的,更是属于汽车圈的!伴随着各品牌相继发布新款车型和突破性技术,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也在海南海口如期举行。这场汇聚全球汽车产业精英的盛会,不仅有众多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亮相,更有对未来出行生态的前瞻。其中在“前瞻科技与融合创新”主题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的演讲,让我们看到华为乾崑的累累硕果和未来智能出行时代壮阔蓝图。

“乾崑智驾系统正在重塑人们的出行方式,已成为用户信赖的第一品牌”从华为靳玉志的发言我们看到,乾崑智驾系统累计行驶里程突破50亿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转N万个圈。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数字背后的深度应用场景。月人均辅助驾驶里程达727公里,城区辅助驾驶时长占比超过50%,说明消费者不仅用,而且经常用,而且不仅城市通勤用,周末或高速出行也在用,华为乾崑智驾已深入到更为复杂的道路环境。

在具体功能应用方面,乾崑智驾系统同样表现出色。累计完成自动泊车操作2.8亿次,按照每次泊车平均节省2分钟计算,累计为用户节约了超过1000万小时的时间。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系统成功预防潜在碰撞事故271万起,换句话说很可能每天避免近3000起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这不仅体现出技术成熟度,更重要的是显示出在提升道路安全方面的重要价值。

如果说智能驾驶是汽车的“大脑”,那么智能座舱就是汽车的“神经中枢”。鸿蒙座舱基于创新的MoLA架构,不再是简单地将手机生态移植到车机,而是真正基于车载场景打造的原生智能体验。语音交互方面,智慧语音助手的月唤醒量达2.38亿次,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与车辆对话超过3次。这种高频互动背后,是语音系统准确性和智能性的显著提升。现在的语音助手不仅能理解“我冷了”这样的模糊指令,还能处理“帮我找一家适合商务宴请、有停车位、人均300元左右的江浙菜餐厅”这样的复杂需求。

车机互联方面同样不错,手机与车机无缝流转达964万次,导航流转867万次,超级桌面连接5181万次。鸿蒙生态系统在打破设备壁垒方面的成功,实现了全场景智能体验。

关于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上,靳玉志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用汽车产业“三波浪潮”,让我们每个人对汽车产业变革有了清晰的认识。

第一波电动化浪潮(2015-2022)的核心是动力系统的革命。这个阶段解决了“用什么驱动”的问题,实现了从化石能源向电能的转变。

第二波智能化浪潮(2022-2027)正在我们眼前展开,其本质是“谁来驾驶”的变革。这个阶段,算法开始逐步替代人类驾驶员,带来的是安全和体验的双重提升。数据显示,配备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事故率比传统车辆低40%以上。

即将到来的第三波自动化浪潮(2027年起)将彻底重构出行生态。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如何出行”的根本问题,汽车将从交通工具演变为智能移动空间。据预测,到2030年,自动驾驶技术将为中国GDP贡献超过2万亿元的经济价值。

基于行业未来发展,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上选择了务实而清晰的渐进路线。2025年,ADS 4系统将首发面向L3技术架构的高速商用解决方案。2026年在行业允许前提下,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及城区L4商用试点。2027年将成为“无人化出行元年”,L3实现规模放量,城区L4进入商用阶段。这个阶段,Robotaxi与干线物流将逐步落地,真正开启载人载物的无人化新时代。

尽管前景广阔,但智能驾驶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层面,责任认定、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层面,车路协同等等都需要解决。但不管怎么说,全球都在抢占L3/L4发展先机的当下,包括华为乾崑在内的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正在为全球智能汽车产业提供着独特的“中国方案”。

来源:时代报告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