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了三万多买的‘单株’,泡出来还没村口小卖部的古树好喝”——这不是段子,是上周昆明茶博会上一位藏家的原话,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展位瞬间安静。
“花了三万多买的‘单株’,泡出来还没村口小卖部的古树好喝”——这不是段子,是上周昆明茶博会上一位藏家的原话,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展位瞬间安静。
单株古树到底值不值五位数一公斤?
挑采、纯料、乔木、小树又该怎么分?
看完下面这几条刚摸到的“热乎情报”,至少能少交一半学费。
先说单株。
真正的单株必须满足三件套:一棵树、一次性采完、单独杀青。
云南茶科所去年给老班章42棵“备案树”做DNA建档,结果市面流通的“老班章单株”足足多出6倍——多出来的全是拼单株,几棵树的叶子混一起,香气立马杂,涩感也浮。
想买真单株,先问树号,再看采摘视频,最后查有没有“云南茶叶流通协会”的二维码溯源,一步都不能省。
挑采听起来比单株“亲民”,其实水更深。
茶农透露,冰岛老寨今年挑采价已经冲到1.2万/公斤,比前年涨40%,可茶园里真正够“挑”级别的树不到5%。
更尴尬的是,挑采没有官方标准,全凭茶商嘴皮子。
一个实用小技巧:把叶底摊开在白瓷盘里,挑采的古树芽头会明显肥壮,且带“马蹄口”(叶柄基部像被斜切一刀),小树几乎看不到。
再说古树纯料。
行业默认“百棵以上连片采摘”才能叫纯料,但一些直播间直接把“古树+小树73开”当纯料卖。
最新行情是:易武古树纯料均价4800元/公斤,混采小树直接腰斩到2200。
分辨方法很简单:第一泡出汤后别喝,先闻公道杯,纯料古树挂杯香持久且带“蜜层”,小树香气飘,三秒就散。
乔木茶最容易被冒充成古树。
勐海县茶叶局刚出的分级草案把乔木树龄卡在30—80年,可惜还没强制执行。
市面上30年生态乔木批发价大概600—800元/公斤,加个“古树”故事就能翻三倍。
买家如果看到“80年生态乔木”这种模糊写法,直接问有没有“村级采摘证明”,拿不出的基本心虚。
小树茶也别一棍子打死。
临沧双江近几年用“留养砍铲”法(每年只采春茶,夏秋季留养,五年修剪一次),把小树氨基酸含量硬生生拉高30%,入口甜度逼近古树,价格却只要古树一成。
口粮党想省钱,可以盯这种“生态留养小树”,认准包装袋上“SC”工厂编号,再扫一下“有机码”,能过滤掉九成农残超标茶。
最后给一张“避坑速查表”,拍屏保存即可:
1. 单株没树号=直接放弃;
2. 挑采叶底无马蹄口=降价30%再考虑;
3. 古树纯料挂杯香撑不过10秒=大概率混采;
4. 乔木茶拿不出树龄证明=按小树砍价;
5. 小树茶无有机码=再便宜也别拿回家。
普洱茶不是玄学,只是信息太乱。
把树龄、采摘方式、溯源凭证三条线对齐,口感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下次再听到“错过这饼就要涨价”,先掏出手机查树号,比任何故事都管用。
来源:奋发有为喜鹊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