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疾控中心提醒:主动承担健康责任,筑牢防蚊灭蚊防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8:00 1

摘要:当前,新会区基孔肯雅热疫情处于攻坚关键阶段,蚊虫叮咬是该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为有效预防蚊媒疾病,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新会区疾控中心呼吁全区市民立即行动,从个人防护、环境清理等多方面入手,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共同筑牢防蚊灭蚊防线。

当前,新会区基孔肯雅热疫情处于攻坚关键阶段,蚊虫叮咬是该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为有效预防蚊媒疾病,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新会区疾控中心呼吁全区市民立即行动,从个人防护、环境清理等多方面入手,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共同筑牢防蚊灭蚊防线。

在个人防护层面,新会区疾控中心建议市民优先做好衣着防护。外出或在蚊虫密集区域活动时,尽量选择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全面遮盖皮肤。由于黑色、蓝色等深色衣物及鲜艳衣物易吸引蚊虫,需尽量避免穿着。

科学使用驱蚊产品同样关键。市民可在暴露皮肤或衣物外层(避开眼、口、鼻)涂抹、喷洒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使用前需仔细阅读产品说明,按推荐剂量和方法操作。这类驱蚊剂效果通常持续数小时,需适时补涂;且浓度越高,防护时间越长,但潜在风险可能增加,务必安全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驱蚊手环、驱蚊贴等产品效果有限且短暂,不建议作为主要防护手段。

蚊虫依赖水体繁殖,清除积水是阻断蚊虫孳生的核心环节。新会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需定期检查并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翻盆倒罐,清空花盆底托、闲置容器内的积水;及时疏通堵塞的阳台地漏、空调排水管;水养植物每周换水2次;妥善处理废旧轮胎、瓶罐等易积水杂物。

同时,保持环境整洁也能减少蚊虫藏匿空间。市民应定期打扫卫生,重点清理家具底部、墙角缝隙、厨房水槽下方、卫生间角落等卫生死角;及时整理室内外纸箱、塑料袋等杂物,修剪盆栽枝叶,清除小型绿化区域的落叶杂草,为家居环境“减负”,不给蚊虫留“藏身之所”。

居家场景中,物理阻隔是防蚊的重要手段。市民可为门窗安装纱网细密、完好无损的纱窗纱门,定期检查并修补漏洞,防止蚊虫从室外进入;睡眠时使用网眼细密、结构牢固的蚊帐,确保四周边缘压紧无缝隙,有婴幼儿的家庭建议选用带防压支架的蚊帐,进一步保障孩子安全。

在使用防蚊灭蚊产品时,需注重安全性与规范性。选择电蚊拍,要挑选正规品牌、通过安全认证的产品,使用时留意电网间距,存放于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放置灭蚊灯,建议放在离地面1—1.5米、相对隐蔽的位置,使用时关闭其他光源可提升效果(但有人活动时效果会减弱);购买蚊香、电热蚊香液需认准正规品牌和农药登记证号,有孕妇、婴幼儿、老人的家庭,优先选择低毒产品,并控制使用时间、保证室内通风。

此外,使用电热蚊香液需垂直插入插座;传统蚊香应置于专用支架上,在上风处点燃,睡前1—2小时使用,入睡时熄灭并开窗通风;避免幼儿长时间处于驱蚊花露水等气雾剂环境中。所有化学驱蚊灭蚊产品需远离儿童和宠物,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食物,严防误食或引发火灾。

外出时,市民需关注蚊虫活动规律——蚊虫多在清晨、黄昏及夜间频繁活动,尽量避开这些时段外出;如需外出,远离树荫、草丛、水边等蚊虫密集区,选择开阔、通风良好的场所停留。

随身防护也不能忽视,可携带小型电蚊拍随时驱赶蚊虫,在公园等户外场所长时间停留时,可使用便携式蚊帐帐篷。户外使用驱蚊剂,需根据年龄选用合适浓度的产品(含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等),涂抹于暴露皮肤,每2—4小时或感觉无效时及时补涂,有风环境下可增加补涂频率;同时避免在密闭空间、食物附近喷洒,远离明火。

乘坐汽车(私家车、公交车)时,要关好车窗并检查密封性,定期清理车内杯架、角落等处的积水渍,保持车内整洁,减少杂物堆积,杜绝蚊虫在车内藏身、繁殖。

在公园、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市民应尽量避开阴暗潮湿、绿化密集的区域,休息时优先选择有空调、纱帘等防蚊设施的地方;若穿着短袖短裤导致皮肤暴露较多,需提前涂抹驱蚊剂,并随身携带以便补涂。

新会区疾控中心强调,防蚊灭蚊关乎每位市民的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广大市民立即行动,从清洁家园、做好个人防护做起,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共同构筑抵御蚊媒疾病的健康防线,守护大家共同的美好家园。

来源:相约新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