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阿托伐他汀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带来曙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7:44 1

摘要:近日,《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在线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江荣才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宁教授牵头,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神经外科

近日,《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在线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江荣才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宁教授牵头,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神经外科潘伟生教授等团队,基于中国61家医疗中心2019—2024年的真实世界数据,系统评估了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与临床价值,为该疾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

研究背景

cSD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在全球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传统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但该方式存在显著局限性。一方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颅内感染、出血再发等;另一方面,疾病复发率居高不下,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导致医疗资源反复消耗。

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近年来被发现可能具有促进血肿吸收、改善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有望成为cSDH保守治疗的重要选择。然而,此前关于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的临床证据多来自小样本、单中心研究,缺乏覆盖全国范围的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其疗效稳定性、适用人群广泛性及长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填补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缺乏全国范围真实世界研究的空白,基于我国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以下问题:

1.分析2019—2024年我国cSDH诊疗模式的时间趋势(如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比例变化、阿托伐他汀使用率变化)。

2.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的临床疗效,包括患者功能恢复、病死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核心指标。

3.验证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的安全性,重点关注血肿复发率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如肝肾功能异常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观察性真实世界研究,纳入范围为2019年11月1日—2024年10月30日期间,我国6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成年cSDH患者,共纳入2422例。其中1777例(73.4%)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645例(26.6%)未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

1.干预方案

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每日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持续治疗8周;未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如控制血压、营养支持等),不使用他汀类药物。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定期进行影像学及临床评估。

2.结局指标

(1)主要结局指标:随访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3分的“良好功能结局”(mRs评分0~3分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可独立完成日常活动)。

(2)次要结局指标:包括3个月时良好功能结局及血肿复发率、6个月时病死率及血肿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万元为单位)、疑似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高血糖、感染等)。

3.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平衡两组患者的基线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确保组间可比性;同时使用逻辑回归分析二分类结局(如良好功能结局、复发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病死率、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时间及费用,所有统计结果以“效应量[95%置信区间(CI)]”及P值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cSDH诊疗模式时间趋势

2019—2024年期间,中国cSDH诊疗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1)保守治疗比例大幅上升:从2019年的14.7%升至2024年的53.4%,增长超3倍,趋势P<0.001。

(2)手术治疗比例显著下降:与保守治疗比例呈反向变化,趋势P<0.001。

(3)阿托伐他汀使用率持续上升:他汀类药物在cSDH保守治疗中的应用率逐年提高,且地域覆盖范围不断扩大(61家中心均有不同程度应用)。

2.阿托伐他汀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1)主要结局:阿托伐他汀组6个月良好功能结局发生率为92.2%,显著高于非他汀组(87.2%),优势比(OR)=1.93(95%CI 1.29~2.89),P=0.001。

(2)病死率:阿托伐他汀组6个月病死率为0.5%,显著低于非他汀组(1.8%),风险比(HR)=0.24(95%CI 0.06~0.92),P=0.037。

(3)住院时间与费用:阿托伐他汀组平均住院时间比非他汀组缩短1.69 d(95%CI -3.01~-0.37,P=0.012);平均住院费用比非他汀组降低0.79万元(95%CI -1.31~-0.28,P=0.003)。

(4)复发率与安全性:两组在3个月、6个月血肿复发率(分别为2.5% vs 1.8%、2.2% vs 2.0%)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感染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研究结论

本研究依托我国61家医疗中心2422例cSDH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明确了阿托伐他汀治疗该疾病的核心价值与临床意义:一方面,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具备显著的“疗效—经济性”双重优势,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6个月良好功能结局发生率、降低病死率,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为患者带来切实的临床获益;另一方面,其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治疗期间未增加血肿复发风险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与此同时,研究还清晰呈现了2019—2024年中国cSDH诊疗模式的重要转变——已从传统的“以手术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保守治疗(含阿托伐他汀)为主”,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进一步表明阿托伐他汀已成为当前中国cSDH保守治疗体系中的核心药物之一。

来源:神经时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