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没有新冠的突如其来,没有癌症的令人色变,但它却有一个令人心碎的标签——“几乎100%可预防,却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这就是狂犬病,一个古老的“沉默杀手”。在全球范围内,每9分钟,它就会夺走一条生命,其中近一半是儿童。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本可以避免
世界狂犬病日
——— 2025年9月28日 ———
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
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
它没有新冠的突如其来,没有癌症的令人色变,但它却有一个令人心碎的标签——“几乎100%可预防,却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这就是狂犬病,一个古老的“沉默杀手”。在全球范围内,每9分钟,它就会夺走一条生命,其中近一半是儿童。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一、新知:重新认识这个“熟悉”的敌人
1.概念:它究竟是什么?
狂犬病并非“细菌感染”,而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它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必然导致死亡。因此,预防是唯一生路。
2.传播:病毒如何“敲门”?
误区:只有被“疯狗”咬伤才会传染。
真相:病毒的传播途径远比想象中广泛:
主要途径: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病毒通过唾液经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次要但危险:被携带病毒的动物舔舐尚未愈合的伤口或黏膜(如口腔、眼结膜)。
罕见途径:宰杀、处理感染动物时,病毒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多见于洞穴中的蝙蝠)。
绝不传播:不会通过抚摸患病动物、接触其血液、尿液或粪便传播,也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接触传播。
传染源:狗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比超过95%。但请注意,猫、蝙蝠、狐狸、浣熊等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3.症状:从潜伏到发病的“死亡倒计时”
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短则数天,长极少超过一年。潜伏期长短与伤口严重程度、距大脑距离等因素有关。
前驱期(2-10天):类似感冒,出现低热、乏力、头痛。最具特征的是在已愈合的伤口周围出现异样感,如麻木、痒、刺痛或蚁行感。这是非常重要的预警信号!
兴奋期(1-3天):患者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出现典型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听到水声、看见水甚至想到水都可能引发喉部剧烈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同时可能伴有精神错乱、幻觉等。
麻痹期(6-18小时):患者由兴奋转为安静,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最后逐渐陷入昏迷,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破局:构筑“三位一体”的黄金防线
面对狂犬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科学为我们构筑了三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第一道防线:给宠物——爱它,就为它负责(消除源头)
科学饲养:做负责任的宠物主人,不随意遗弃。
定期接种:每年为您的狗、猫等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预防人间狂犬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文明出行:出门牵绳,避免宠物与流浪动物发生不必要的接触。
第二道防线:给自己——关键时刻的“救命三步曲”(暴露后预防)
一旦发生被抓伤、咬伤的情况,请立即、严格地遵循以下步骤:
1.洗:立即、彻底冲洗!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水(交替使用)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一步可以清除绝大部分病毒,至关重要。
2.消:彻底冲洗后,用碘伏或75%的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3.医:立即前往最近的犬伤处置门诊!由医生判断伤口暴露等级,并严格按照医嘱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切记:** 不要用嘴吸吮伤口!不要包扎伤口!
第三道防线:给社会——共享同一片健康蓝天(群体免疫)
支持流浪动物管理:理解并支持政府和人道组织对流浪动物进行科学、人道的管理和免疫。
传播科学知识:将正确的预防知识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消除歧视与恐慌:狂犬病可防可控,我们防范的是病毒,而不是动物本身。善待动物,科学管理,才是文明社会的体现。
三、愿景:从“零死亡”到“零传播”
世界狂犬病日的主题年复一年地强调着同一个目标——“Zero by 30: 到2030年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全球共同奋斗的蓝图。通过为犬类大规模接种疫苗,我们完全有能力阻断病毒在动物间的传播链,从而保护人类。
狂犬病的恐惧,不应存在于这个拥有先进科技的时代。每一次及时的疫苗接种,每一次科学的伤口处理,每一次负责任的养宠行为,都是照亮“零死亡”前路的一点星光。
*呼 吁*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