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秋天最温暖的时刻,莫过于看着42名工友领到被拖欠的工资时露出的笑容。这笔86万元的“暖心钱”,背后是我们半年多的奔波,更是一次让“沉睡资产”重获新生的司法实践。今年春天,我们接手了这个棘手的案件——一家服饰公司拖欠工资后负责人失联,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厂房,
这个秋天最温暖的时刻,莫过于看着42名工友领到被拖欠的工资时露出的笑容。这笔86万元的“暖心钱”,背后是我们半年多的奔波,更是一次让“沉睡资产”重获新生的司法实践。
今年春天,我们接手了这个棘手的案件——一家服饰公司拖欠工资后负责人失联,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厂房,42名工友的养家钱没了着落。第一次见到工友代表时,他们眼中的焦虑让我揪心。
“刘法官,这钱要是拿不回来,孩子吃饭上学、家里老人看病就没着落了。”李大姐的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线上查控结果令人失望:公司账户余额不足千元,没有车,没有股权。传统执行路径走不通。但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必须去现场看看!在那座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里,40多台设备静静躺着,蒙着灰尘。厂房位置很好,设备也完好,它们本不该是沉睡的资产。
“直接拍卖很可能流拍,即便成交,钱也未必够。”在案件分析会上,我们执行团队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必须盘活它,让资产自己‘生’出钱来!”
我们决定走“执破融合”的新路子,让这些沉睡的资产自己“开口说话”。
那段时间,我们成了“兼职招商员”。联合县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我们将厂房和设备信息录入县里的“工业不良资产资源数据库”,把这些资产信息推送给有需求的企业,详细分析厂房的地理优势、设备的剩余价值,主动为企业寻找“新生”。
同时,每月15号雷打不动地召开工友见面会,如实告知执行进展。“我们在努力,但需要时间”,这样的坦诚反而赢得了工友们的信任。
七月的一个下午,转机来了。一家急需扩产的体育用品公司正在寻找场地,对厂房“一见钟情”。但复杂的债务关系成了“拦路虎”:除了工资,还有货款。如何平衡?
这时,“府院联动”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召集县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税务局等部门开协调会,最终确定了“债权打包收购+司法拍卖”的方案:由体育用品公司先行收购部分普通债权,再通过司法拍卖买下资产,同时明确约定收购款项优先支付劳动者工资。
8月,资产成功拍出。我们仅用3个工作日就办完了所有移交手续。拍卖款到账后,我们坚守“民生优先”原则,86万余元工资全额优先支付给了42名工友!当最后一笔工资款转账成功,我们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都落了地。
而故事,还有一个温暖的后续。新公司接手后需要工人,我们主动牵线,帮助28名原班工友“原地再就业”。看到厂房重新焕发生机,机器再次轰鸣,我深深感到,真正的执行,不仅是兑现权益,更是播种希望。
如今,每次路过那片焕然一新的厂房,听到里面机器的轰鸣声,我都倍感欣慰。作为执行法官,我们不仅要让纸面的判决变成真金白银,更要用智慧和担当,为每一个困境寻找最好的出路。这,应该就是新时代执行工作的价值所在吧。
我是刘小荣,一名奔走在路上的一线执行法官。
来源:轩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