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决赛在南海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南海区选送的三个参赛项目分别夺得特等奖、银奖和铜奖,展现出南海创新创业的蓬勃活力。接下来,南海将积极对接优秀团队,着力推动更多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落地生根。
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决赛在南海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南海区选送的三个参赛项目分别夺得特等奖、银奖和铜奖,展现出南海创新创业的蓬勃活力。接下来,南海将积极对接优秀团队,着力推动更多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落地生根。
精准赋能全程陪跑
南海打造全周期创业服务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以“湾创未来 粤聚英才”为主题,首次实现粤港澳三地在创业赛事上的深度联动,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全周期创业赋能平台。
本次大赛设置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五个赛道。开赛以来,大赛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多个创新创业团队参赛。其中,仅港澳地区报名参赛项目多达1761个,占总数的24.6%。
经过层层筛选,15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在这场创新创业的盛会中,南海项目表现亮眼。其中,“植物性硅素水在食品饮料中的深度开发与应用”项目勇夺“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赛道特等奖,高集成智能化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及产业化项目获银奖,硅胶正畸技术颠覆性革新项目获铜奖,展现出南海在多个前沿领域的创新实力。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南海精心构筑的创业服务体系在持续发力。为助力项目“家门口夺金”,区人才局、科技局联合毅达资本、大一资本等投资机构,专门举办赛前专项辅导会,围绕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等维度开展精准指导,帮助团队优化表述逻辑、突出项目亮点。这种“赛前精准辅导+赛中全程陪跑”的服务模式,为参赛团队注入了强劲动力。
除了提供赛前精准辅导,南海还将全程陪跑获奖项目,为团队注入“持久动力”。区招商局、科技局、人才局以及微纳院、港科大研究院、广工大研究院、力合星空孵化器等平台,组建一支超过16人的双招双引队伍,在各个赛事分会场和项目展示区观看路演、对接项目,全力争取项目落地。此外,小分队还启动“一对一”回访,推动更多优质项目了解南海、选择南海、扎根南海,与南海共成长。
深耕“谁是创业+”品牌
实现创业服务从点到面的升级跨越
大赛虽已落幕,但南海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始终步履不停。自2016年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举办首届“谁是创业+”大赛以来,南海持续深耕这一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品牌,不断探索创业服务新模式。
针对创业信息不对称、资源不整合、服务碎片化等痛点,2023年,南海创新推出“谁是创业+”系列活动,首次将创业导师、院校、孵化基地等多元主体汇聚一堂,促成多方结对合作。据统计,该系列累计举办20余场活动,吸引超20万人次参与,培育出“校园速达美味快餐”等一批创业服务典型案例,为构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
在实践积累中,南海逐步形成了“5+2”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体系。该体系有机整合培训、导师、基地等要素,打通“培训-孵化-加速-带动就业”全链条,凝聚起广泛的社会资源与力量。2024年,南海进一步创新打造创业指导工作室和“创业智库”平台,构筑起“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实现创业服务从分散到整合的升级跨越。
经过多年培育,“谁是创业+”品牌已结出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南海通过三届创新创业大赛、两届优秀项目评选,共诞生53个优秀创业项目,为区域创新创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年,南海将以本次大赛和广东省“个人创业一件事”业务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实施“谁是创业+”营地赋能计划2.0,举办一系列创业赋能活动,增强初创青年等重点群体的创业能力;升级“创在南海”平台(小程序+智慧终端),实现创业信息一键获取、创业问题智能解答、创业资源高效对接;设立“创业指导工作室”分点,推进“1+N”网络布局,推进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持续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文/南海融媒记者 周钊泷 通讯员 南宣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郭仲明
图片由部门提供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