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8日,王思聪因合同纠纷被列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1210万元,次日相关限制消费令先取消又出现的波折,再度将这位曾经的"国民老公"推向舆论焦点。
2025年9月28日,王思聪因合同纠纷被列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1210万元,次日相关限制消费令先取消又出现的波折,再度将这位曾经的"国民老公"推向舆论焦点。
而就在同一天,其父王健林“限高令”信息被解除。
这起纠纷虽未披露全部细节,但业内推测与早年熊猫互娱的遗留债务相关,而其背后折射的,是王思聪商业版图的收缩与万达系困境的隐性传导。
1210万执行风波
此次1210万元执行并非突发状况,更像是"旧账重提"。
法律界人士分析,该笔债务极可能源于熊猫互娱破产清算后的连锁合同纠纷——这家曾估值超200亿元的直播平台2020年破产后,留下大量未结清的合作款项,王思聪作为实际控制人需承担相应责任。
关于限制令"一日三变"的波折,结合万达此前回应可推测逻辑:
初始执行因债权人申请启动,后因双方达成和解或王思聪方提供担保暂时取消,但可能因和解协议细节未落实或执行信息同步延迟,导致限制令短暂恢复。
这种情况在商业纠纷中并不罕见,却侧面反映其资金链的紧张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王思聪首次被限高。
2019年,他就因熊猫互娱债务问题被多家法院连环发出限制消费令,当时涉案金额达1.5亿元,后经债务处置才解除限制,堪称"限高常客"。
商业版图:从电竞顶流到跨界收缩
巅峰时期,王思聪的商业布局以普思资本为核心,覆盖电竞、直播、影视等多个风口领域。
2011年成立的普思资本曾投出大众点评这样的明星项目,2018年IG电竞俱乐部夺得世界冠军更让其商业价值达到顶峰,蓝战非等知名主播曾签约其旗下熊猫互娱,形成"电竞+直播"的黄金组合。
如今这一版图已大幅收缩:IG电竞俱乐部早已易主,香蕉计划影视公司注销,熊猫互娱破产清算,微博账号停更近一年,昔日电竞圈的高光时刻彻底落幕。
但王思聪并未完全退出市场,而是转向低调的产业投资:
普思资本累计投资85家公司,2024年因闪送登陆美股获得不错回报,还押注AR独角兽Magic Leap;
同时通过寰聚商业布局文旅、消费赛道,投资"牛校长"现烤牛肉干等实体品牌,甚至在济南设立商贸公司加码本地业务。
不过新布局难言顺利,其持股的上海爱洛星食品有限公司被强制执行14.8万元,寰聚商业旗下泰安文旅项目延期开业,投资的餐饮品牌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整体缺乏昔日的爆发力。
与万达的关联:独立表象下的命运绑定
表面上,王思聪的商业运作与万达保持距离。他从未参与万达核心管理,普思资本早期投资的柠萌影视、得物等项目均与万达地产主业无协同,被解读为"逃离地产圈"的尝试;
寰聚商业也明确被界定为其个人业务,与万达关联度较低。
但隐性关联从未割裂:父子共同持股的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2025年新增股权冻结,王思聪持有的寰聚商管4.2亿元股权因万达文旅项目烂尾纠纷被冻结;
当万达陷入债务危机,三年出售109座万达广场偿债时,王思聪也开始变卖上海豪宅、豪车等资产,其新加坡机场蹲地过安检的憔悴形象,与王健林的债务奔波形成呼应。
这种绑定并非业务协同,而是家族信用与资本网络的深度牵连,万达的资金压力必然影响其融资能力与项目估值。
潮流退去:为何错失游戏红利?
游戏行业至今仍是高利润领域,但王思聪未能抓住持续红利,核心问题出在自身布局缺陷:
其一,过度依赖流量红利,熊猫互娱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在与抖音、快手的竞争中迅速败下阵来;
其二,投资决策情绪化,早期跟风投乐视体育导致8亿元亏损,暴露风险把控不足的问题;
其三,管理能力短板凸显,熊猫互娱因内部混乱、资金挪用等问题加速崩盘,未能像腾讯、网易那样建立稳定的运营体系。
从"娱乐圈纪检委"的张扬到新加坡机场的沉默,从电竞顶流到1210万被执行,王思聪的境遇变迁既是个人投资成败的结果,也是行业周期与家族命运的缩影。
游戏行业的红利仍在,但属于他的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早已随着资本寒冬与自身失误悄然落幕。
来源:梦霞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