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滨州市“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渔业局专场文字实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7:17 1

摘要:9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渔业局专场。介绍海洋经济、渔业发展、海域管理、安全生产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渔业局专场。介绍海洋经济、渔业发展、海域管理、安全生产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渔业局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书记郑同忠先生,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陈胜林先生,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新贝先生,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四级调研员、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支队负责人王涛先生,围绕海洋经济、渔业发展、海域管理、安全生产等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郑同忠

今年以来,市海洋发展渔业局紧扣市委“113388”工作体系,承担全市重点工作16项,自主谋划主责主业56项,全部按时序推进。上半年,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9亿元,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27.2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90.6亿元,分别增长7.1%和8.8%。

一、聚力“三大战役”,产业强海实现新突破

一是全力招商引资。牵头开展海洋经济产业链招商,围绕海工装备制造、水产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赴多地招商考察。截至目前,专班共招引立项项目8个、总投资26.6亿元,其中已认定项目6个、总投资19.9亿元,市外到位直引资金1.37亿元。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动态管理全市重点涉海项目库,推动相关手续办理,定期调度项目建设情况,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8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87.1%。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鑫岳化工5月份已投产,鲁北碧水源二期9月底投产,正海零碳智慧产业园、300万吨精制盐等重大项目破土动工。

三是壮大海洋服务业。建立滨州市海洋服务业项目储备库,无棣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集聚区成功获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滨州市海洋职业教育智能实习实训能力建设等5个服务业项目入选省重点支持名单,补助资金550万元。

四是编制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滨州市海洋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立足滨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谋划滨州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目前,已经与省资环院签订合同,年底完成规划初稿。

二、夯实“齐鲁粮仓”,品牌兴海实现新拓展

一是丰富养殖业态。建成并启用全国首个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引进罗氏沼虾、青蟹等新品种5个,普及新模式、新技术5项,推广应用面积2.2万亩,亩均效益提升1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凡纳滨对虾大水面棚塘接力养殖技术入选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广泰1号”入选全省农业主导品种。

二是发展设施渔业。新增设施养殖水体23万方,改造池塘3000亩,建立淡水池塘虾鱼、虾蟹贝多营养层级养殖示范基地3处。全省率先成立“党徽闪耀渔海间”滨州市渔业科技服务队,开展渔业技术指导。博兴渔业绿色循环试点争取补助1.3亿元,为我市近年来单笔支持资金最多的渔业项目。千乘文旅、止河数字渔业现代产业园开工建设,家旺渔业产业园投入使用。快检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案例获农业农村部二等奖。

三是塑强渔业品牌。乔庄镇依靠对虾产业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博兴清江鱼”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汪子岛鳎麻鱼上榜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沾化海蜇获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滨州对虾上榜“好品山东”。打造滨州盐田虾特色品牌,在央视黄金时段、北京国贸地铁宣传推广,成功举办“滨州盐田虾”品牌座谈会、媒体行和开捕季系列活动,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和视频200余篇,形成了矩阵传播效应。组织召开第四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来自广东、福建、北京、厦门等11个省市的230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水产行业的最新成果。

三、践行“人海共生”,生态护海实现新提升

一是服务重大项目用海。连续3年更新并印发用海用岛政策服务手册,主动开展政策入企服务活动,为滨州港防波堤风电等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明确滨州港人工岛成陆区用海事宜处置路径。今年全市征缴海域使用金2000余万元,新批用海项目9个,2宗项目竣工验收,3宗项目注销审查,1宗项目调整备案。

二是深化海域资源利用。持续改革创新,华能85万千瓦光伏项目典型案例被省电视台《走进深蓝》栏目和省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牵头编制全市养殖用海处置方案,完成生态修复项目市级验收。严控自然岸线保有率,沾化区修复岸线已纳入全省第三批生态恢复岸线认定范围。

三是强化海域海岛监管。动态监管重点项目、海域海岛、自然岸线,形成监管报告3份,妥善解决滨州港液体化工码头北护岸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完成2024年度海域海岛统计调查,完成186个项目用海信用监管分类,101个项目纳入白名单。全域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滨州近海及内陆水系放流各类水产苗种6亿单位,养护海洋生态。

四、守牢“蓝色底线”,法治安海实现新跨越

一是强化执法检查。开展伏季休渔、黄河禁渔专项行动,联合东营、沧州等多地海事、海警、公安等多部门开展海上联合巡航,组织开展鲁冀交界水域联合执法行动,休禁渔秩序良好。成立6个检查组对黄河、徒骇河、马颊河等24个河段、42家水产养殖单位开展执法检查,保障水产品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提升安全水平。组织召开安全专项会议、技能培训4次,开展督导检查17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8个,不断夯实渔船安全基础。举办各类培训6期,参训1102人次,扎实提升渔民海上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事故险情防范,发布预警38期、安全提醒16次,累计调度渔船回港避风2200艘次。

三是实施惠民行动。新建海洋预报观测站2处,目前,全市共有观测站5处,海洋预报服务更及时准确。连续5年实施毛虾、海蜇专项捕捞,增收2500万元,成功解决渔民生计与海洋环保矛盾。争取上级资金535万元,实施渔港、渔船提升行动,为渔民发放资源养护补贴、船上设备更新改造补助资金1364万元。

下一步,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将坚决扛牢“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锚定“大海洋、强渔业”发展目标,聚力打好“三大战役”、抓好“三大行动”,坚决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书写滨州“向海向洋向未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经济导报记者:今年的海洋伏季休渔已经结束了,请介绍一下今年伏季休渔工作情况。

发布人:王涛

2025年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海洋伏季休渔在滨州市管辖海域全面实施,滨州市扎实落实国家、省伏季休渔相关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渔区和谐稳定。

一是积极谋划部署。4月25日,我市举办海洋伏季休渔启动仪式,先后出台印发《2025年滨州市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伏季休渔后期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禁渔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并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致全市渔工渔民的一封信》《伏休通告》及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休渔氛围,争取渔民群众支持,为休渔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强渔船管控。组织开展渔船船位核查工作,成立3个核查组对停港渔船逐一核查船位,确保应休尽休。伏休期间加强对异地休渔渔船、转港坞修渔船、自繁自养采捕渔船、“清网”渔船和增殖放流渔船等重点渔船的监督管理,所有渔船北斗及AIS等终端设备保持开启状态,以便加强对渔船船位及航迹的实时监控,防止渔船借机偷捕。

三是严格执法检查。联合海警、海事、公安及沿海县区渔政执法机构开展联合执法等行动,通过陆地查、港口封、海上巡等方式,严厉打击违反伏休规定的违规捕捞行为。伏休期间,陆地出动执法人员486人次,执法车辆135辆次,行程20000余公里;海上出动执法人员298人次,执法船艇55艘次,航程5660余海里,检查渔港码头152个次、渔船1560余艘次,清缴违规网具11600余米,查处违规渔船10起。

四是开展专项捕捞。为促进伏休期间渔民增收,我市连续第5年争取毛虾、海蜇专项捕捞政策,75艘渔船参加了毛虾专项捕捞生产、142艘渔船参加了海蜇专项捕捞生产。为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印发了《滨州市2025年度毛虾海蜇专项捕捞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采取市县两级资格联审、编队生产、生产区域动态调整等措施,有收有放,疏堵结合,有力控制兼捕渔获,毛虾专项捕捞有效生产时间28天,是历年来最长的一年,毛虾海蜇累计产量2200余吨,产值2500余万元。

五是压实安全监管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扎实开展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执法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安全培训13场计1180人次,隐患排查50余次发现隐患60余处并整改完成。不断压实船东船长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伏休期间总体形势平稳。持续实施渔船标准化工程和船港人提升行动,完成2座渔港和20艘渔船的生产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提高渔船本质安全水平,降低渔船安全生产风险。联合滨州海事局、沧州海事局、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鲁冀交界海域“商渔共治”会商暨巡航执法行动,建立“信息互通、执法联动、应急协同”机制,强化省际水域协同共治,保障海上渔区安全稳定。

山东商报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我市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方面的应用推广情况?

发布人:陈胜林

针对我市渔业水域生境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今年确定筛选了2项新技术和3种新模式在我市进行推广应用。其中滩涂池塘虾蟹贝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技术和海水池塘虾参接续养殖模式重点在无棣、沾化、北海等沿海滩涂池塘推广;盐碱水虾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对虾135接力高效养殖模式和淡水池塘虾鱼大规格高效养成模式重点在滨城、博兴、阳信等内陆地区推广。在滨城区建立了淡水池塘虾鱼高效养殖示范基地1处,在无棣、沾化建立池塘虾、蟹、贝等多营养层级养殖示范基地2处,推广应用面积22000亩,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亩均效益提升15%以上。在新品种引进方面,针对以上养殖技术和模式,先后引进了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拟穴青蟹“东方1号”、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黄选2号”和缢蛏“甬乐2号”等新品种,均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示范效果,预计罗氏沼虾亩产200kg以上,梭子蟹亩产50kg以上,缢蛏亩产400kg以上,为我市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众网记者:2025年,我市博兴县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请介绍一下项目相关情况?

发布人:王新贝

为推动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年初,我局立足实际,谋划了博兴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经过积极争取和严格评审,成功获得农业农村部立项支持,成为山东省本批次仅有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3亿元,现已下达首批补助资金4995万元。此次成功入选,是国家和省对我市渔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推动我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聚焦渔业基础设施升级、种业科技创新、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通过实施工厂化车间建设、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种质资源引育、疫病检测能力防控等一系列工程和项目,全面提升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及省里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方案,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标准化、绿色化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赢。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