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变”俩字刚蹦出来,马尼拉街头的菜贩先笑了:大米涨到 60 比索一公斤,真有空搞政变的人,估计也得先排队买廉价补贴米。
“政变”俩字刚蹦出来,马尼拉街头的菜贩先笑了:大米涨到 60 比索一公斤,真有空搞政变的人,估计也得先排队买廉价补贴米。
可就在 10 月 3 号,总统府还是把陆军司令布劳纳一把推上总参谋长宝座,发布会只给七分钟,连记者追问环节都省了。
新官上任三句话:忠诚、不参政、保卫宪法——听起来像背校训,但底下人听得明白:枪口别乱转,先稳住 13 万现役军人的粮饷。
同一天,美国国务院的康达在华盛顿慢悠悠补刀:不支持非民主权力更迭。
翻译成人话——“你们别乱,我们也不动手,但钱照给。
” 话音落地,USAID 顺手再塞 3500 万美元,说是帮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其实就是给基层议员打预防针:谁想上街,先掂量掂量口袋里的美元项目。
通胀却不吃这一套。
统计局 10 月 5 号把数字往出一甩:6.9%,大米 24.6% 的涨幅直接刷新 15 年纪录。
老百姓算盘噼啪响:一家三口一个月得多掏 1200 比索,刚好是马科斯政府新发的粮食补贴券面额——左手给,右手飞,等于没给。
于是社交媒体上“#RicePriceCrisis” 挂榜三天,热度把“政变”话题挤到第二页。
这时候,莎拉·杜特尔特在达沃市跟中国使馆签 2.3 亿美元水果大单,现场直播她拿筷子夹香蕉,弹幕刷得飞起:副总统比海关还管用,至少能把香蕉价格打下来。
民调机构赶紧加班,她的支持率蹿到 58%,比 6 月多了 7 个点;马科斯却跌到 35%,连宿务岛的出租车司机都能背出这组数字——“差 23 咯,再掉 10 个点就得提前打包行李。
”
可军队真会动吗?
布劳纳去年刚指挥完美菲“肩并肩”演习,演习地点离巴拉望岛新港口不到 100 海里,那港口说是“民用”,地图一拉就怼在中国岛礁门口。
一个“职业军人”突然高升,怎么看都像给华盛顿递了投名状,但就职演说又拼命划清界限——典型的菲律宾式安全绳:左脚踩美军舰,右脚踩宪法条文,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最尴尬的是时间。11 月 APEC 近在眼前,马科斯得带着笑脸去旧金山,可国内米价压不住,笑脸容易变哭脸。
消息人士透露,总统府已准备两套讲稿:峰会发言稿主打“和平南海”,回国广播稿预留“坚决维权”空格,看中美会晤结果再填空。
至于街头,政变剧本暂时没人接。
大学生忙着期末考,工会忙着年底讨奖金,真正想搞事的只有棉兰老岛那帮老熟人——杜特尔特家族在达沃、卡加延连开三场政治音乐会,舞台搭得比竞选还豪华,但唱完歌、发完米,人群作鸟兽散。
毕竟,在 60 比索一公斤的大米面前,口号填不饱肚子,美元和人民币才管用。
所以,所谓“政变”大概率只是马尼拉闷热天气里的一阵雷:轰隆一声,提醒所有人雨季还没结束,该收衣服收衣服,该囤米囤米。
真正的风暴眼不在军营,而在通胀曲线——如果明年一季度它还降不到 4%,那才真有人揭锅而起,到时候不用推特爆料,菜市场先给你现场直播。
来源:屋顶张望的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