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爸是高中物理老师,戴了三十多年眼镜,镜腿换了一茬又一茬。学生给他起外号“反光板”——因为讲课时,眼镜片在日光下唰地一闪,像打信号。我妈常调侃:“你爸洗澡都舍不得摘,怕洗头膏迷了眼。”
文章来自福州眼科医院近视手术患者分享
谁能想到,家里第一个做近视手术的,竟是“老古板”爸爸。
我爸是高中物理老师,戴了三十多年眼镜,镜腿换了一茬又一茬。学生给他起外号“反光板”——因为讲课时,眼镜片在日光下唰地一闪,像打信号。我妈常调侃:“你爸洗澡都舍不得摘,怕洗头膏迷了眼。”
去年寒假,我陪表弟去复查视力,老爸居然也跟着。福州眼科医院三楼屈光科,他偷偷拿别人的术前须知看,回来小声问我:“听说现在有个全飞秒,切口才2毫米?”我这才知道,他这两年带毕业班,白天写板书、晚上改卷,眼镜往下一滑,就得用中指去推,推得眼角全是褶子。
检查报告出来:角膜厚度556微米,眼底干净,泪膜破裂时间8秒,刚好踩线。医生推荐“全飞秒”,说切口小、角膜稳,适合他这种天天熬夜批卷的人。老爸听完,背着手在走廊转了三圈,像给学生讲题似的自言自语:“飞秒激光,脉冲时间千万亿分之一秒……原理我懂,做!”
手术那天,他特意换上新衬衫,我妈笑他“老来俏”。进手术室前,他冲我们挥手,像极了年轻时带学生去竞赛的架势。五分钟不到,护士扶他出来,眼睛蒙着透明罩,第一句话竟是:“黑板上的字,全看见了!”
术后第三天,老爸躲书房里偷偷哭——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门缝里瞧见的。原来,他第一次看清自己写了二十年的教案:纸页发黄,边缘卷翘,上面密密麻麻的钢笔字,像排好队的士兵。他后来说:“我以为‘模糊’是老师的职业病,原来世界一直没变,是我戴错了镜片。”
一个月后,老爸去带学生研学。回程那天,他拍了一张照片发家庭群:高铁车窗外的晚霞像打翻的调色盘,远处电线塔尖闪着红灯。配文只有六个字——“无镜一身轻”。
我妈把照片设成群头像。她说,老头子叛逆起来,比年轻人还带劲儿。
来源:眼科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