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与肾病恶化最密切的指标!30条知识,助你远离肾衰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6:14 1

摘要: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健康的肾脏就像精密的筛子,把血液中需要的物质(如大部分蛋白质)保留下来,把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形成尿液排出去。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健康的肾脏就像精密的筛子,把血液中需要的物质(如大部分蛋白质)保留下来,把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形成尿液排出去。

当肾脏“ 过滤器 ”坏了,就会导致尿液中出现较多的蛋白质,这被称为“ 蛋白尿 ”!

蛋白尿是肾脏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了解蛋白尿,对于早期发现肾病、科学管理病情至关重要。

下面,就跟随肾上线一起认识关于蛋白尿的30个必知常识。

基本概念

1. 少量尿蛋白是正常的!

人的尿液中通常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属于正常范围。

所以别再误解尿蛋白降至0才安全了。

2.什么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或者尿白蛋白>30mg,即为蛋白尿。

3.蛋白尿≠肾病!

虽然蛋白尿是肾脏损伤最常见的标志,但健康人群也可以因为发烧、运动、极度寒冷、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偶尔出现蛋白尿,这种蛋白尿只持续一段时间,过段时间复查又好了,因此称为“一过性蛋白尿”。

而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是持续出现的,时间>3个月。

4.蛋白尿常引起这些症状!

泡沫尿:尿液中出现大量细小、不易消散的泡沫(像啤酒沫),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但并非绝对。

水肿:严重的蛋白尿,尤其是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时,常伴有水肿,可见于眼睑、面部和下肢水肿,一按一个坑。

检验方法

5.尿常规是初筛利器

最常用、最方便的筛查方法就是尿常规检查,其中的“尿蛋白”项目(+、++、+++、++++)能提供初步信息:

尿蛋白(阴性):小于0.15g/L

±(弱阳性,trace):0.15g/L

1+:0.3/L左右

2+:1g/L左右

3+:3g/L左右

4+:≥5g/L

初次尿检发现蛋白尿(+)别慌,可能是一过性的,需要隔段时间复查确认。

6.当尿常规蛋白加号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匹配,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准!

化验蛋白尿的金标准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它收集的是一整天的所有尿液,只要收集方法正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反应蛋白尿严重程度最准确的指标。

当尿常规中蛋白尿加号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不符时,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为准。

例如一个肾友尿蛋白2+,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说明这个肾友尿蛋白是达标的;

再比如,一个肾友尿蛋白阴性,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g,说明这个肾友尿蛋白不达标。

7.尿蛋白肌酐比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致匹配!但因人而异,注意有的患者2者差异较大

尿蛋白肌酐比(PCR)是尿总蛋白浓度与尿肌酐浓度的比值,留一次性晨尿即可。

在大部分肾友中,它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相匹配,可以用它来估计定量,PCR的结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例如PCR1.6g/g,大致相当于这个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1.6g左右。

不过因人而异,也有的患者尿蛋白肌酐比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变化或者调药时,有时还是需要24小时尿蛋白定量确认,具体遵医嘱。

8.熟悉蛋白尿的分类

蛋白尿是尿里面所有蛋白质的统称,实际上蛋白尿的成分较多, 除了大家熟悉的白蛋白,还包括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其他蛋白质。

蛋白尿就是所有这些蛋白质的总和。

9.尿白蛋白肌酐比和尿蛋白肌酐比不同!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是尿白蛋白浓度与尿肌酐浓度的比值。

肾脏出现轻微损伤时就可以导致尿白蛋白肌酐比升高,常用于各类慢性肾病的早期筛查,ACR≥30mg/g即为异常。

10.尿白蛋白肌酐比和尿蛋白肌酐比灵活运用!

肾小球损伤为主的患者,尿白蛋白是主要成分,其中白蛋白占比总蛋白约60%~80%,所以同一泡尿化验的情况下,这类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尿蛋白肌酐比≈0.6~0.8之间;

而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患者,除了白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的蛋白质占主要成分,尿白蛋白肌酐比÷尿蛋白肌酐比可能<0.4。

很多地方可以灵活运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一个肾病患者只查了尿白蛋白肌酐比300mg/g,那么可以大概推算出尿蛋白肌酐比大约是500mg/g(按照白蛋白占比0.6算的话,300÷0.6=500)

比如一个肾病患者尿蛋白肌酐比1000mg/g,而尿白蛋白肌酐比300mg/g,高度怀疑是肾间质小管损伤为主的患者(因为白蛋白占比小于0.4)。

严重程度怎么看

11.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轻度:定量0.15~1g/天

中度:定量1~3.5g/天

重度:定量≥3.5g/天,又叫肾病范围蛋白尿

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更低,肾脏更安全,理想目标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宽松目标为<0.5g。

12.ACR尿白蛋白肌酐比

ACR<30mg/g为正常,30-300mg/g为中度增多,≥300mg/g为显著增多。

慢性肾病患者争取ACR维持降至300mg/g以内,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应力求ACR<30mg/g。

13.PCR尿蛋白肌酐比

PCR<150mg/g为正常,150-500mg/g为中度增多,≥500mg/g为显著增多。

慢性肾病患者争取PCR理想目标维持300mg/g以内,宽松目标是500mg/g以内。

14.不要仅依赖“尿蛋白加号”去判断严重程度

尿蛋白加号仅反映浓度,不能准确反映尿蛋白的严重程度。

这次蛋白1+,下次2+,不一定是尿蛋白增多了,也有可能是喝水少,尿液比上次浓缩导致的。

15.更不能凭泡沫多少判断蛋白尿

虽然蛋白尿常伴泡沫尿,但泡沫多少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泡沫增多≠蛋白尿增多,泡沫尿减少≠蛋白尿减少。

尿蛋白对肾脏的损伤

16.尿蛋白具有肾毒性

长期蛋白尿可损伤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引起肾功能恶化,需及早规范治疗。

尿蛋白增多并不会马上就引起肾功能恶化,因此,蛋白尿患者血肌酐依然可能是正常的。日积月累,等血肌酐高起来,尿蛋白实际上已经伤害肾脏很长时间了。

17.尿蛋白越多≠肾病越严重

例如微小病变肾病虽然尿蛋白多但容易治愈,膜性肾病的尿蛋白也多但肾功能恶化相对缓慢。

除了要看尿蛋白多少,还有肾病具体是什么类型、病变具体是什么也很重要,发现蛋白尿不要慌,有得治!

具体怎么治,接着看!

治疗策略

18.别盲目吃药,先明确原因

不要盲目吃药,需鉴别是短暂性还是持续性蛋白尿。

对于短暂性蛋白尿和儿童直立性蛋白尿,无需用药,复查随访即可,短暂性蛋白尿在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

对于持续性蛋白尿,如果考虑是肾病疾病引起,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降尿蛋白药物。

19.慢性肾病是一大类,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肾损伤类型!

1)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原发于肾小球):

IgA肾病(全球最常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MN)

微小病变病(MCD)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由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

糖尿病肾病:全球CKD和尿毒症首位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 → 狼疮性肾炎(LN)

ANCA相关性血管炎(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oodpasture综合征)

感染相关: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IV相关性肾病;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等

2)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尿路感染 + 结构异常)

梗阻性肾病(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导致尿路梗阻)

药物/毒素损伤:

止痛剂肾病(长期滥用NSAIDs)

抗生素相关肾损伤(如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

化疗药(如顺铂)、造影剂、重金属(铅、镉)相关肾损伤

马兜铃酸肾病(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

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 → 尿酸性肾病

自身免疫性:干燥综合征、结节病

3)肾血管性疾病

大血管病变: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肾动脉栓塞/血栓;小血管病变;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硬皮病肾危象;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4)遗传性及先天性肾病

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ADPKD;常染色体隐性:ARPKD);Alport综合征(X连锁遗传为主,COL4A基因突变);薄基底膜肾病(良性家族性血尿);Fabry病(溶酶体贮积病);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如肾发育不全、马蹄肾)

20.未做肾穿刺,如何判断尿蛋白背后的病因?

临床表现可能病因方向

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微小病变、FSGS、淀粉样变等)

血尿+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狼疮肾炎、血管炎等)

糖尿病多年后出现单纯蛋白尿

夜尿增多+轻微蛋白尿+低比重尿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梗阻)

双侧肾大小不对称

肾动脉狭窄、梗阻性肾病

肾囊肿家族史

多囊肾病

快速肾功能恶化

急进性肾炎、恶性高血压、TMA等

21.蛋白尿是否做肾穿刺?

对于表现为慢性肾炎的(血尿+蛋白尿)或者单纯尿蛋白,24小时蛋白尿定量≥0.5g,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的话(使用RAS阻断剂尿蛋白依然不达标),建议肾穿刺早点明确诊断。

对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成人通常建议做肾穿刺。

如果患者肾病综合征考虑是膜性肾病,通过检查抗PLA2R抗体阳性可以诊断为膜性肾病,也可能不需要肾穿刺确诊类型。

儿童肾病综合征,通常是微小病变,无需肾穿刺可直接按照微小病变治疗,除非怀疑其他病变如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22.蛋白尿核心是治疗原发病!

治疗蛋白尿的根本在于找到并治疗导致它的基础疾病,如治疗肾炎、控制血糖、血压、停用肾毒性药物等。

23.降蛋白尿常用药物一览

ARB类:氯沙坦、缬沙坦等

ACEI类: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

SGLT2i类: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MRA类:非奈利酮

ERA类:阿曲生坦、安立生坦

IgA肾病第一款对因治疗:布地奈德肠溶胶囊

传统激素类: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环孢素、来氟米特、硫唑嘌呤

中药免疫抑制剂类:昆仙胶囊、火把花、雷公藤多甙等

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泰它西普、贝利尤单抗等

免疫调节剂:羟氯喹

中成药:黄葵胶囊、黄芪颗粒

生活管理

24.重视少吃盐,降蛋白效果非常好!

重口味的患者,减少盐摄入量,降低尿蛋白效果非常好!

严格的食盐限制量标准是3-5g/天(包括盐、各种调味料),但其实即使做不到这么好,从原来每天盐摄入量15g减到10g,从10g减到8g...哪怕只是比原来减少一点点,也对肾脏健康有很大裨益。

25.血压好,尿蛋白才更好!

血压高对尿蛋白影响较大,血压控制不好的肾友,尿蛋白也很难下降。

建议维持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必要时可控制到120/70mmHg以下。

肾病患者一线降压药为RAS阻断剂,对于RAS阻断剂控制不佳的肾友,可以联合CCB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26.太胖了,尿蛋白不容易降!

肥胖会加重蛋白尿,如果体重指数(BMI)超过24,要小心了!了解自己的BMI请点击→计算体重指数(BMI)。

27.感染,让你的尿蛋白一夜回到解放前

感冒、扁桃体炎、胃肠炎、尿路感染、毛囊炎、智齿炎、肛周脓肿、妇科炎症等都可能加重肾病,导致血尿、蛋白尿升高,肾友需积极防治。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痊愈后,尿蛋白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也有些肾友恢复不了。

一旦发生感染,肾友后续需要复查确认自己的指标恢复情况。

28.蛋白尿患者可以适度运动,不要害怕

大量蛋白尿尚未控制的肾友先暂缓剧烈运动,走路散步即可。

等蛋白尿经过治疗达到稳定后,肾友可以根据自身体力循序渐进恢复运动强度,最终达到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理想目标是每周不少于150分钟。对于体力较好者,不限制运动类型。

29.抽烟可能不会马上增加尿蛋白,但它的影响是慢性的、长期的

吸烟虽然不会马上增加尿蛋白,但香烟中含有的大量肾毒性物质,会在日积月累中伤害肾功能,增加尿毒症风险。

少抽一根是一根,慢慢来,加油戒烟!

30.树立长期斗争的准备!

很多人刚发现蛋白尿后,还没治疗几个月,看到蛋白尿降不下来就心灰意冷!

大可不必!

肾病多数时间进展较慢,有很多年的时间让你去找到合适你的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树立终身管理的信心,就当提前养老了。你为身体付出的每一分耕耘,身体也终将回报予你!

来源:将康小贴士

相关推荐